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另类人生作文

人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妙玉在《红楼梦》中算是个性格非常奇特的女子,她秉性清高、性格孤僻,文独喜欢庄子,因此自称畸人;她追求个性自由,追求那种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所以,特别推崇范成大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人同流合污,因此,“万人皆不入她的目”,也因之被人看作“不合时宜”之人。又因自幼出家,在古庙中度过她本应是多彩的青少年时代,自然养成孤僻清高的个性,笔者喜欢妙玉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认为在《红楼梦》中众多的红粉佳人中,妙玉是一个可以与黛钗毗美的人物形象,她的魅力来源于她的另类,更来源于她迴异于世人的精神追求。

  妙玉在整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有限,前八十回中,明里暗里出场次数也只不过六回,而且多是借他人之口进行侧面介绍,反复阅读,发现正面描绘只有两处,然而却被作者曹雪芹放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第六位,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没有与四大家族有血缘关系的人物。尽管这样,曹雪芹在《世难容》这首专门为妙玉所做的曲子里,称赞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可见她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她美丽而又颇具才情,为人处事,一尘不染,清高孤僻,她追求个性自由不趋炎附势。因此,被人看作“万人不入她的眼”"不合时宜"之人,她应该是当时社会人们眼中的一个另类,一个追求迴异于普通人的奇女子。那么,要分析妙玉为何具有这样的性格,当然还要从她的出身和处境入手。

  曹雪芹对妙玉身世的介绍,应该是在《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是才藻》一回里,那时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所修大观园已经落成,贾府上下忙着做各种准备,包括一些宗教仪式的准备,当时府里面已经买来了一些女孩子作为尼姑、道姑进行培训,准备在省亲使用,在准备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有林之孝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也是十个都有了,连新做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官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曾许过出家,因大了,就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须得她亲身入了空门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民院住着。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要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还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以此她竟未回去,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林之孝回道:“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答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林之孝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了请妙玉,次日备轿去接。妙玉从此住进大观园栊翠庵。大家看这段文章内容传达了什么信息?一是妙玉出身非比寻常,不是那些穷人家孩子养不起了送进庙去,讨口饭吃为了活命,也不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她乃官宦人家之女,只因病一直不好,找替身出家也不行,迫于无奈才出了家,这出家应属天意,而非人愿;二是她身世孤苦,父母双亡。师父也于去冬圆寂;三是模样儿极好;四是文墨极通,经文也好;五是她衣食起居不宜还乡,命该居留此地;六是她性格清高孤傲,非同一般道姑、女尼。王夫人的爽快答复,一则表明了她对这么一个小尼姑心怀同情和敬重;另一方面这段文字也与作者写她所谓的“乐善好施”相互照应,在那个时代,富人拿钱修庙、捐钱施舍都是积德行善之举,据说是可以修福的,她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又嫁与金陵首富贾家,当然相信所谓的“天命”理数,因此,非常乐意把妙玉这样的一个出身高贵,有才有貌的小尼姑请到大观园里来,这样既表明了她的善举,又为她贾家后代积了阴德,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一、妙玉的性格

  要说妙玉性格,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一章中,表现最为突出。

  (一)、心性高傲,不趋炎附势。在这一回里妙玉正面出场,这一场应该算是曹雪芹为妙玉正面立传了,作者通过妙玉的语言和行为就把妙玉异于常人的个性特点,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出来。文中这样写贾母等人来到栊翠庵对妙玉说:“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妙玉听了,忙去煮茶来。宝玉留神看她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样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道:“是旧年收集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与众人都笑起来,这一段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是这样分析的:先写贾母说了句话:我不吃六安茶。怪不怪呢?贾母怎么就猜妙玉沏的是六安茶,而妙玉怎么就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呢?我读了也有点奇怪,感觉问的突兀,回的也出乎意料。而刘心武认为曹雪芹这里传达了一个信息是,贾母跟妙玉的家庭,跟她的上一辈,还不仅仅是父母一辈,可能跟她爷爷奶奶一辈曾经非常地熟悉。她知道妙玉家的待客习惯,在妙玉长辈在世时,待客时总是要端出六安茶来,这已成待客的惯例。因此就直接说,我不吃六安茶。然而妙玉回答也很简洁明确、巧妙,她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这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她知道贾母的口味,贾母又问是什么水?这说明贾母很懂得品茶,什么茶要什么水才出味。这说明贾母很善于享受生活,享受到精致入微的地步。这种人真的是品茶,不能叫喝茶。会品的不仅挑剔茶叶,还讲究煮茶用的水,所以必须问是什么水。水不合格,茶叶再好也是不能喝的,妙玉就告诉她是旧年收集的雨水。这样贾母就去品那杯茶,喝去半盏。妙玉跟贾母说完这句话,就懒得再去理贾母她们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她心性高傲啊。贾母不是贾府的老太君吗?妙玉不接待是说不过去的,但接待心里又不十分乐意,因此敷衍一下,却不愿给她浪费更多时间,更与她没有什么话可讲,就瞅了机会拉一拉宝钗和黛玉的衣襟,把她们带到东禅房旁边的耳房,单请她们去喝体已茶。再看这两个人用的什么杯子啊,宝钗用的叫做“攽瓞翠”,还是晋王恺珍玩,苏轼见过的,黛玉用的是“杏犀盅”,这两样都是稀世珍宝啊!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拿来斟了茶与宝玉。惹得宝玉心有“不平”笑道:“常言世德平等,她两个就用那古玩奇珍,怎么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吃茶。”这话狂不狂暂且不说,再说为黛钗烹茶用的是什么水啊,却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看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瓷罐一罐,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这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妙玉心里有杆称啊,当然不是普通人心目中的“称”,贾母是个什么人物啊,在贾府也算是拐棍捣一捣就地动山摇的人物吧?可妙玉不买她的帐,就不巴结她,她用的茶具、喝的茶叶、烹茶的雨水也就一般待客用的而已,只有黛玉、宝钗她们才是妙玉心中的贵宾,才配享用到这般特殊的礼遇。这点就把妙玉那种独特性格写出来了,清高、不趋炎附势,这是她品格中非常令人景仰的一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rensheng/23258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