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甘蔗的作文(2)

水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甘蔗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温岭城北,我爱家乡的甘蔗,乡亲们也都亲切地亲它为“红孩儿”。

  每年立冬一过,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田间、埂头上的公路边,随处可见的是乡亲们在红绿相间的甘蔗园中忙碌,一片丰收的喜悦的景象。家乡的甘蔗汁盛个儿大,非常畅销。你瞧,不远处,一捆捆甘蔗正在装上汽车,运往祖国各地繁华的都市呢!

  听乡亲们介绍说,家乡的甘蔗的种类多,由于家乡的土质好,种植的甘蔗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分。尤其是紫皮甘蔗,不仅肉质软,而且水分又多,咬一口真是甜水直流,人见人爱。甘蔗既能除热生津,消痰止渴,又可补中益气,助脾健脾,而且吃甘蔗的过程也是一次难得的洁齿过程,能增进牙齿健康。

  春天是种植甘蔗的好季节,种植甘蔗的时候,我们总是能见到勤劳的蔗农忙碌的身影。他们忙着松土、挖沟,把一支支快发芽的种甘蔗横躺在预先挖好的横沟里,等小绿芽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后,他们会不停地给甘蔗苗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精心又呵护。

  过一段时间,小苗渐渐长高了,慢慢地长成一节一节强壮的甘蔗。随着天气的转热,乡亲们会把甘蔗节上的“长衣”小心而又轻柔地脱下,让它们露出一节节苗条的身躯。微风拂来,一根根甘蔗婷婷玉立,健壮的身子纹丝不动,甘蔗梢上的片片长叶宛如少女那一条条绿色的长辫子,迎风不停地翩翩起舞,还会发出沙沙的舞步声呢!

  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也是甘蔗成熟的季节,更是勤劳的蔗农们丰收的季节。每当放学路过甘蔗地,我们总是能听到乡亲们爽朗的笑声,听得出来,那是蔗农们丰收的喜悦。

  关于甘蔗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呢!相传三国魏文帝曹丕非常爱吃甘蔗,他觉得甘蔗不仅能健身益寿,而且能醒脑清神,荡开思路。每当他和臣下议事时,总爱手执一根甘蔗,边吃边议。有时还会顺手拿一根甘蔗做手杖,竟到了不可一日无此物的境地。早在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对甘蔗也是情有独钟,他把甘蔗从梢头吃起,由梢入根的吃法,诗意地称之为“渐入佳境”吃法,说这才是吃甘蔗的行家!

  如今,甘蔗成了家乡农民致富的一种农作物,城北年年种植甘蔗的乡亲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引进良种,重视科学管理,甘蔗越种越好,价格越卖越高,据说还有很多甘蔗通过了加工保鲜还不断地打入超市呢,这样的收入就更可观了。

  正如蔗农们常诵的那句劳动号子:甘蔗生长节节高,生活滋味步步高。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勤劳的蔗农,正是因为有了家乡的甜津津的甘蔗,才为家乡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这般无限的甜蜜。

甘蔗的作文 篇6

  星期天,表弟来我家买回来了一根甘蔗,我和表弟抢着吃甘蔗下部,因为甘蔗下部甜,妈妈说你们只知道抢甜的吃,你们知道为什么甘蔗下部会比上部甜呢?谁知道甜的原因,谁吃甜的。我和表弟不知从何找起,乱翻一通,还是妈妈提醒了我,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了原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经呼吸作用消耗掉了,以供植物体生命活动需要,另一部分有机物便积累下来。甘蔗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很强,所以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不停地向茎的尾部、叶运输,所以甘蔗的水分含量特别高。多余的有机物不停地向下运输,所以甘蔗的下部有机物越积越多。开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要转变为蔗糖需要一定的时间,甘蔗的下部生长的时间长,淀粉转变为糖的数量也就越多;而且由于没有叶的包被,再加上有颜色,能直接接受阳光,这不仅有利于有机物的制造,而且有利于把淀粉转变为糖。所以甘蔗的下部比上部甜。

甘蔗的作文 篇7

  小白兔要在田 里 种 甘 蔗。

  小山羊对她说:“你种的甘蔗肯定很甜。”

  “谢谢!”小白兔说,“别忘了,到时候来吃甘蔗啊!”

  牛伯伯告诉小白兔:“种甘蔗得先松土,再把老甘蔗切成一小截一小截,埋进土里,多施肥。”

  小胖猪来帮她拱地,拱得一身汗水一身泥。

  小狐狸和小猴帮她找肥料,挑来一担又一担优质肥。

  小白兔好感动,大声说:“甘蔗成熟了一定要来吃啊!”

  可是,秋天到了,小白兔的甘蔗地里只长了一棵小小的甘蔗苗。“我答应了朋友们要来吃甘蔗的啊!可是现在……”小白兔难过得哭了起来。

  眼睛哭红了,小白兔想,哭有什么用呢!忽然,她有了一个好主意。她砍下那棵甘蔗苗,掏啊掏啊,掏空了,再钻几个小洞洞。哈!一支长长的甘蔗笛子做成了。

  小白兔吹起笛子来,笛声传得很远很远。小山羊听到了,小胖猪听到了,小狐狸和小猴听到了,牛伯伯也听到了。

  大家都说:“小白兔的笛声真好听,带着一丝丝的甜味,我们好像吃上了甘蔗!”

  小白兔笑了。她鼓起三瓣儿嘴,一个劲地吹啊,吹啊……

甘蔗的作文 篇8

  那天,我和妈妈在街上闲逛。我看见一位卖甘蔗的小姑娘。

  她长着微瘦的体形。扎着一根马尾辫,长长的瓜子脸脸上有一双黑亮、有神的眼睛,她的嘴上总是洋溢着一丝丝微笑。只见她再给一个叔叔削甘蔗,弯着腰,弓着背,把甘蔗夹在胳膊里,一刀一刀地砍下去。

  我看的正入神,那小姑娘笑着说:“小朋友,你要买甘蔗吗?我可以给你挑一根最甜的。”黑红的脸上沾着尘土和汗水。

  妈妈问道:“你这甘蔗新鲜吗?”

  “可新鲜哩!”小姑娘回答说。随手抽出一根,说:“这是昨天下午刚运来的,上面的泥还湿漉漉的呢!”妈妈看了看,就对那小姑娘说:“称一根吧!”小姑娘,挑一根又粗又长的甘蔗。她那麻利的动作,显出很能干的样子。

  称好后,拿起刀,削起皮。小姑娘一手拿着刀,一手抓着甘蔗,不停地削着,甘蔗皮一片片的落在地上。小姑娘把甘蔗削好后,接着眉头突然凝成了一个死疙瘩,然后毫不犹豫地把削好的甘蔗扔在一边,又挑了一根又粗又长的甘蔗削了起来。

  “咦?这是怎么回事?”我拉了拉妈妈的'手,妈妈也摇摇头。不一会,一根又白又嫩的甘蔗渗着晶莹甜汁的甘蔗削好了,递到我手里。我很奇怪地说:“姐姐,为什么要把刚才的甘蔗扔掉呢?”“刚才的那根甘蔗有点坏了,要不吃了会拉肚子的。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食物中毒呢。”我恍然大悟。

  小姑娘的形象立刻在我的心里高大起来。甘蔗的作文 篇9

  甘蔗,一种多么普通的水果,却是我最最喜爱的水果!

  还记得我很的小时候,外婆家的甘蔗种的可好了:长长的、粗粗的、甜甜的!我最喜爱吃了!成熟的甘蔗比我还高一截,我的小手必需撑开,不然拿不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的味儿:脆脆的,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汁液溢满嘴巴,比糖果还甜!

  甘蔗大约十月中下旬上市,这时的甘蔗,又便宜、又好吃。外面一层深紫色的皮,可硬了!咬开后,露出雪白的肉,那味道:脆、鲜甜!吃甘蔗,也有讲究:最甜的,非中段莫属,中间的“高个子”,是整支甘蔗中最好吃的,要论咬劲,那下面的一段可排上号了,相比整体,它可真算硬的;至于上面的一段,不硬、也不甜,不过,在地底下埋一段时间后,那可就甜了。说起这个,许多老人应该都知道:秋天收获的甘蔗,大部分根本吃不完,于是埋在地底下,想吃时,只需挖出来,洗干净后就可以吃了。

  记得有一年冬天,外面很冷,还下着大雨,大家都围在一起,相互取暖。我嚷嚷着肚子饿了,要吃甘蔗。正巧烧饭的柴也没了,于是,外婆顶着寒风,拿了一把破雨伞就出门了。我从窗户瞧见她佝偻着背,摸着墙走到甘蔗边,好不容易挖出两支甘蔗来,又打上一桶冰冷刺骨的井水,洗了起来……好一会儿,外婆才回房里,只是她用冻红的双手哆哆嗦嗦地从胸前递过两支甘蔗,示意妈妈帮忙劈甘蔗,自己却又抓起那把破伞去抱柴了……那次,不知为何,那两支甘蔗是我吃过的甘蔗中最甜的……

  此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甜的甘蔗,但那种甜味却一直回荡在我心里……

甘蔗的作文 篇10

  我对甘蔗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三十年如一日。每次品味甘蔗,记忆的味道便涌上心头……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一农家校园门前七零八碎的甘蔗壳散落一地,雨水顺着屋檐往下倾泻而下。屋檐下,一个身着新衣服的女孩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甘蔗,旁边放着两个装满甘蔗壳的箩筐;在她旁边,女孩的弟弟穿着破烂,不断地啼哭,或许是风雨之声淹没了弟弟的啼哭声,弟弟双眼通红姐姐仍旧不给弟弟哪怕一小截甘蔗。

  都说母爱如水,在弟弟的生命之中,母爱只是一个模糊的词语,和雨滴一样,落入记忆的土地上转瞬即逝。弟弟哭,不为别的,只因为母亲的不公平,从小到大,一个声音一直在弟弟心中呐喊:为什么每次母亲总是视姐姐如掌上明珠,视我如地上泥土。姐姐要啥,母亲给啥,给姐姐买一大堆甘蔗,而我只能眼馋啼哭。

  冰雹般的雨中,一个浑身湿透的络腮胡大叔,挑着几根没有卖完的甘蔗匆匆走向姐弟二人的家门口避雨。见弟弟眼圈红红的,大叔放下肩头的担子,走到弟弟身边摸了摸弟弟的头,满脸关切地问:“是不是妈妈不在家,所以哭了?”弟弟怔了怔,在衣角擦了擦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妈妈一直在家,却又一直不在家。”大叔十分不解,一个小小的孩子说出这么惊人的话语!于是,蹲下身子,用双手蒙住火柴划出的火苗点燃了叶子烟,问起了弟弟的故事。仿佛遇到多年故友,弟弟向大叔倾吐了压在心底的无数不平。

  雨越下越大,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划进听故事的人心里。物极必反,大叔陷入沉默。沉默片刻,大叔将剩余的甘蔗从架子上卸了下来,拿出削皮刀,将其中一根最长的甘蔗削成几小截,再次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将甘蔗递到弟弟的手中……

  没有花盆的花,依旧可以顽强开放;没有母爱的我,依旧可以顽强成长。多年以后,在大街小巷闲逛时,我仍旧会买上一截甘蔗,却再也吃不到络腮胡大叔的那截美味的甘蔗。偶尔我还会想:是否在告别童年的时候,我还告别了别的东西,只是当时我不知道,只是当时我已惘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iguo/45147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