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教学反思

熟悉的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教学反思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关于“环保”的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话的方式,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

  鉴于本文是一篇童话,童话的主要特点就是充满童趣。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学生做小云雀,我做云雀妈妈,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旅游。让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中主人翁的语言和感受。

  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们学校组织了精品课程研讨小组,对这篇课文进行精心的打磨。通过反复的推敲和试教,我们抓住了三个注重来设计这节课。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性,要学生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下说话的不同情感,显然,朗读指导成了本课教学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让学生进行感悟。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成沙漠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入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领悟到了“埋怨”、“心疼”的感觉,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蓄水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后试着完成表格。让学生理解森林中“树冠、苔藓、枯枝败叶和土壤”的作用,从而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同时,对“可以……也可以……”这组词语的`运用以及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这种句式变换也进行简单的练习。

  三、注重迁移

  这篇童话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在拓展迁移方面,我设计了一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小云雀真的邀上小伙伴去沙漠种树,它会怎么跟小伙伴说?小伙伴会怎么答?”这是一个口语交际的训练,既让学生能对森林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最后,让学生看一组现在森林遭受破坏的数据和图片,也意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透过学生精彩的问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当然,在“打磨”的过程当中还存在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第一次试教中,课堂过于注重品词品句,老师过多的挖掘课文词语并品析,如分析“漫天飞舞”、“泛滥成灾”、“脱僵的野马”、“乱砍滥伐”、“凶猛”等,因此在课文朗读的时间不够,也未能突出童话故事的童趣;在第二次试教时,老师注重角色扮演和朗读,但课堂上加上了很多头饰等作为教具,并要求学生每个人都带上云雀头铈,但这些教具却成了学生的“玩具”,就如梁雪菊老师所说,课堂应该“减”而不是“加”,用最简单的办法教会学生并且有效果就可以了。教师的操作未能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也就是说教具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反而显得累赘。在第三次试教时,合理安排课堂的词句品析和角色朗读,但拓展不够,只是让学生说说森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拓展显得苍白无力,未能让学生更深刻领悟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第四次试教中,教师能注重品词句、朗读感悟和适当迁移拓展,但课堂板书还不够简练,而且当老师让学生当小云雀去问其他小云雀愿不愿意到森林去种树时,学生答道:“不愿意!因为辛苦。”教师让这个学生就这样坐下了。其实老师应该追问不愿意的原因并且让小云雀劝这只云雀也一起去,因为这就是这篇课文所要传达的环保意识。总之,这堂课上,教师在应对课堂学生的一些突发情况还缺乏教学机智,未能做到随机应变。

  经过四次试教,教师总结以上几次试教存在问题,精心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在课堂展示中教学效果明显较前面几次好,不过在课堂语言上,老师的语言还要更精练,要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这有待于教师的努力和积累,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这个精品课经过一个多月的打磨,终于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把每节课都上得更精更好,争取做一位好学、上进、优秀的老师!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2.《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3.习作课教学反思

4.投掷课教学反思

5.作文展示课教学反思

6.圆复习课教学反思

7.《云雀的心愿》教学说课稿3篇

8.《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xideren/34819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