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外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总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非常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一些实际例子做出判断、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函数建模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指对客观实际的特征或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函数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使求解变得容易进行。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刚学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建立起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虽然对这种函数建模问题并不陌生,但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函数模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题型题目较长,相关的内容较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也多种多样,不少还会涉及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对自己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直接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很困难,老师在这里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分析,自己设计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把这些小问题串起来,把题目中的大问题解决。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分类的思想,帮助学生把函数建模问题分成几类,以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一.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某同学为了援助失学儿童,每月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相等的数额存入储蓄盒内,准备凑够200元时一并寄出,储蓄盒里原有60元,两个月后盒内有90元。

  (1)盒内的钱数(元)与存钱月份数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几个月后这位同学可以第一次汇款?

  这种题型只要建立起一次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以前也有接触过,对他们而言这种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对函数建模有个感觉。

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整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多用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求利润问题也多属于这种类型。

  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售价为90元,每天售出30件,在一定范围内这批服装的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就多售出1件。请写出利润(元)与售价(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利润最大?

  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往往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们最熟悉的问题做起:利润=单件售价×售出件数,设售价为x,则下面只需要找出售出件数即可,而售出件数又与价钱降低的幅度有关,所以设计下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售价比原定的售价降低了:90-x

  售出件数比原来多了:(90-x)×1=90-x

  则现在售出件数为:30+(90-x)=120-x

  因此,利润=x(120-x)

  只要学生根据这些小问题,一个一个向题目索取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税收,邮资的收取,出租车的收费都是按段收费的,可以根据这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函数,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也更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这种函数的应用多用于人口的增长问题,银行用复利计算利息的问题。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不计利息税)

  这种涉及到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以帮助学生从第一期、第二期……求起:

  1期后的本利和为 a+a×r=a(1+r)

  2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a(1+r)r=a(1+r)2

  3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2+a(1+r)2×r=a(1+r)3

  ……

  x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x

  这样分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终的本利和的函数式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实际例子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只有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体现由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数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启示。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学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aimao/39309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