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的高三作文

网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激情激趣,让学生真正产生写作的欲望甚至冲动?这是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近来,我借助计算机网络对高三学生进行作文辅导实验,却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寻到了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的高三作文

  我利用学生网站开辟实验基地,建立实验网页,创设多条师生交互渠道,力图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作文教学由情趣激发与启动,到情趣传递与交流,最后到情感反馈与评价的完整过程。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表明,本实验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确实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个题为“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的实验历时半年,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的子课题,“经总课题组综合评价,认为其实验研究已达到该课题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实际效果获得广大师生及“个性化作文”课题专家的一致肯定,并多次受邀参加校、区、市级及全国经验展示及交流汇报。

一、实验缘起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的初衷,源自我对语文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的长期思考,更有来自高三毕业年级的特殊要求。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应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作文教学活动应有观察生活、参与生活贯穿始终作文指导应使学生将为文与做人密切结合。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考察语文教学实际,就会发现大量的作文教学活动都集中于课堂(高三作文更为典型),而课堂作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

  A、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学习特点;

  B、难以解决学生写作方面的个性化问题;

  C、教师对学生课外作文的辅导长期流于自发性、随意性;

  D、高三特殊阶段要求学生丰富生活、增强阅读、开阔视野实属强人所难。就这样,一方面是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尴尬的教学现状,二者充满了矛盾,教学布满了难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因受时空局限,只能关注少数人(写作精英或问题大王)的写作发展,难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差异性问题。特别是相对学生写作过程而言,课堂作文教学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对写作结果的评析上,教师难深入学生的写作全程,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恰恰是遍布在过程当中。很显然,这里涉及到对写作活动的本质性认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将写作视为结果。而我个人认为,究其根本,写作应当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思维及其表达过程。如何才能扭转作文教学的滞后性?怎样才能让教学与学生写作同步?我想到了极具及时性、交互性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构想把学生那几乎完全封闭的静态单向写作过程转变成流变性的动态交互过程。即以网络技术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解决写作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着眼于每个教学对象,为每个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机会,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就这样,“网络环境与个性化作文辅导”实验计划萌芽了。

  筹备工作千头万绪,好在有一点始终是明确的。作文离不开做人,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离不开阅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上不去,生活经验不丰厚,情感精神太苍白,无论掌握多少写作技巧,其文章终究不过是花架子。为此,我设想为学生建立一个“写作基地”,让写作与交流互动,让阅读与写作同步,让内容与技巧共存,让“文”的提升始终相伴“人”的发展。于是,重点突出了,思路清晰了,栏目明确了,“基地”建成了,这便是——“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

二、实验假设

  1.利用网络及时性强的特点弥补课堂指导的相对滞后,使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切入学生的写作过程。

  2.利用网络的机会均等激发每个人的写作欲望,使学生能够在平等友好的环境中增强学习信心。

  3.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强解决个性化写作难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多元化智能自主建构知识。

  4.利用网络建立切近生活、扩展阅读的基地,使学生在高三特殊阶段尽量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5.最终利用网络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实现学生全面提升。

三、开展实验的有利条件

  1.理科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我所执教的两个班均为理科班,学生普遍对信息化、数字化感兴趣。

  2.部分学生熟练掌握网站制作技术。“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基地”技术部分完全由我班学生自己建设、制作、运行及管理。

  3.高考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出特殊要求。高三的应试环境迫切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获取优质效果。

  4.高三为集中时间扩大作文量提供可能。应试环境使每个学生充满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强烈愿望,并迫使所有学生参与写作强化训练。

  5.实验学生及其家长对教改的理解支持。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获得反馈,实验的理念、构想、基地内容、栏目设计、教学步骤等得到学生及其家长一致赞赏、支持。

  6.实验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充分信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两年来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了解,赢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完全信任。

四、实验目标及思路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实验的思路是:

  ——高效阅读强化写作

  ——将写作还原为过程

  ——在互动中寻求突破

  ——借助网络实现提升

五、实验基地栏目构成

  1.参考模块:本栏目直接受Powerpoint中的“应用模板”启发而设置。具体思路是为学生提供三种主要文体的规范样式或典型样式,以便学生模仿学习,规范行文,避免文体混淆或杂糅。还根据模仿的难易程度将文章范例分为A类(高级)与B类(基本)两种,便于学生由低到高参考学习。

  记叙类——集中叙事类文章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样式。

  抒情类——集中抒情散文类文章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样式。

  议论类——集中议论、杂文类文章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样式。

  2.及时点拨:审题、创新、有个性,一直是作文指导的难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栏目力求在高三作文训练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阶段,广泛搜集有效的审题方法供学生参考借鉴,加强审题训练,尽可能减少审题失误从课内课外学生习作中提取创新意识强烈、个性风格突出的作文范例,引导、鼓励学生文有特色。其中:

  审题妙方一重点介绍审题的基本方法、不同角度、考察重点、突破口。

  创新思维——提供创造性思维的部分形式与视点。

  个性培养——展示个性化文章的不同形式与风格。

  3.素材扩充作文即生活。当今中学生生活范围相当狭窄,生活积累相当有限。高三学生更是一头扎进题海里,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很难投入大量精力观照人生,提炼生活。表现在作文中则缺乏开阔的视野,缺少丰富的素材,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本栏目旨在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写作资源库”,及时储备、增添、更换写作题材,以防止资源匮乏造成的创作枯竭。其中:

  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大量的教材资源,活学活用,一举多得。

  今日焦点——“文章合为时而作”。每周更替热门话题,社会焦点,使写作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努力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世间万象——让写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动鲜活,具体可感。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

  4.自我提升:作文即做人。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高低差异最终决定了作文水平的不同层级。本栏目试图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审视人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文化思考或人文关怀,努力超越思想与情感的贫庸。其中:

  道德伦理——只有良好的人品才有良好的文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境界,力求使作文立意高远,思想健康,情感丰富。

  艺术心灵——逐步培养感知艺术的心灵,不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力求使作文具有审美价值。

  哲理哲思——让目光变得深邃,让思想变得深刻,让行文更富内涵,让语言变得隽永。

  5.T型展台:本栏目侧重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观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中:

  脱颖而出——给全体学生一个展示写作才华的舞台,为不断进步的学生提供超越自我的空间。

  师文师心——让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老师的才情打动学生,让老师的真情温暖学生,让老师与学生一同进步。有老师陪伴,高三的日子不会孤单。

  6.评改快讯师生互动第一渠道。本栏目尝试开创作文教学与作文指导的新路。写作是一个过程,而课堂作文和指导大都侧重于结果检查与分析。特别是讲评的滞后性决定了它错过了指导的关键期,遗漏了写作活动中的许多值得教师关注、分析的重要信息,而面对几十个学生,老师的评析又显得简单概括。但是如果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没有撤离作文的“场”、灵感残存、激情可触之际,及时送上赞赏,鼓励,点拨,指正,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7.聊天室:师生互动第二渠道。本栏目及时弥补实验基地缺乏交互性技术支持的不足,利用“聊天跑车”,单独为师生、生生提供及时互动的场所,让老师进入与特定学生交互指导状态时,其他学生也可以随时沟通交流、相互反馈,而老师亦可在评析文章与参与聊天中自如切换,及时“把脉”,及时“下药”。

  8.给邓老师写信:师生互动第三渠道。本栏目专用于及时解答写作过程中的私密性、个性化问题,如学生不便于公开交流的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能力差异等问题。实验证明这条互动通道对解决高三学生个性化写作、特别是写作心理与应试心理等问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9.公告栏本栏目专用于布置作业,发布信息。而事实上,此栏目以轻松灵性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情景、自由宽松的选择,营造出一个不同于课堂的“激情写作场”,自始至终吸引、导引着学生,让他们学有提高、学有创造,心有所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angluo/11778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