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文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七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2、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在杠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3、猜想与假设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1=F2+L2F1—L1=F2—L2

  F1×L2=F2×L1

  F1/L1=F2/L2等

  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究竟哪一个猜想才是正确的。

  F1+L1=F2+L2成立吗?F1—L1=F2—L2呢?单位不一样不能相加减,故排除;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这四个数据测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是吗?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那些器材呢?(弹簧秤、钩码、铁架台、杠杆)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要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两个杠杆的作图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读出力臂。

  天平怎么调节平衡的?(左沉右调、右沉左调)那我们杠杆调节平衡螺母和天平一样,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们现在统一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作阻力F2。接下来抽同学为代表做实验,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操作并记录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一组数据够吗?(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请各组汇总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收集几组数据与学生共同验证猜想

  6现在请同学们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选派一名代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杠杆在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我们通过最初的猜想与假设,到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与数据收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使杠杆平衡,必需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7、评估

  实验做完了,大家能从上面的实验中得到那些因素会造成误差吗?杠杆是否真的在水平位置平衡了。不然,得出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大家反思一下刚才的实验,每个小组得出的数据准确吗?如果不够准确,是不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步骤和要求来做呢?

  8、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八、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关于杠杆说课稿

2.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范文

3.《杠杆的科学》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4.《我想》教学设计

5.《白杨》 教学设计

6.《风》教学设计

7.《天路》教学设计

8.《天狗》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enming/34518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