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弱小者”,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体会不同问句所表达出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

  萨沙的三次问话。

  【教学准备】

  1、 cai课件。

  2、生字、词语、句子卡片。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认字、喜欢读书,把认字、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导课。板书课题。

  2、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3、过渡: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

  ⑴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不带拼音)指名读。

  ⑵针对易读错的字相机指导记法。

  ⑶他们重新排排队,你还认识他们吗?(生字调顺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⑷四人小组做“打牌”游戏,巩固生字。

  ⑸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卡: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⑹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递给、掀起、聊天、簇拥、倾听”。

  ⑺生字宝宝可喜欢和你们捉迷藏了,他们又藏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吗?(老师拿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①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②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③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

  ④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指名读。

  3、再次读课文,读流畅。

  三、精读理解

  1、学习第二段:

  过渡: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野蔷薇和描写野蔷薇的句子)

  ⑴请大家一边看画面,一边读句子,看看这些野蔷薇怎么样呢?

  ⑵指名配音乐朗读。

  ⑶齐读。

  2、学习3~9段:

  过渡: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出示连环画课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出示4~9段)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⑴学生自由读4~9段。

  ⑵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点击课件,萨沙说的三句话变颜色)

  ⑶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个句子都是问句)

  ⑷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读第一句问话 :你从这句问话中感受到什么?(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做法感到不理解。)

  指导读第二句问话:你从这句问话中又感受到什么?(①萨沙感到疑惑,妈妈是在说自己是最弱小的吗?②妈妈说他是最弱小的,他感到不服气。)

  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①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课件出示7、8段)(学生自由读)

  ②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③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的说,你不是最弱小的?

  ④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补充板书)他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⑤生读。

  ⑸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指名说。

  2、小结:

  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三、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 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 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 地点:森林 天气:闷热 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 弱小 旷地 掀起 低垂 附近 粉红粉红的 芳香扑鼻 几滴雨点 在雨如注 滂沱大雨 野蔷薇 娇嫩纤弱 萨沙 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4)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 每个人都要保护

  爸爸 比自己弱小的人。

  托利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两点:

一、抓准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

  “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生生举例理解“弱小”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我请学生结合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什么?”一生说:“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生说:“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呢?”句句疑问不离开“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当学生通过读书对疑问有新解答时,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弱小”的句子,想想分别是谁、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二、抓关键句引导学生读书

  本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且都是兴致盎然的,富有实效的。初读是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时开始的,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不仅把文章读正确了,还结合疑问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任务和信息。接着,我结合学生对疑问的解答,提出再读的要求:把文中带有“弱小” 一词的句子找出来,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度激起。然后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悟结合,步步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我先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心里活动,逐句训练。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你得到过保护吗,你保护过弱小的吗?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entiyuwenfeng/35158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