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有关古代文学常识汇总(3)

文学常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每日一词:汉赋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赋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通常认为汉赋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

每日一得: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一般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他们的典型的代表作品如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

  扬雄:《河东赋》《甘泉赋》。

  班固:《两都赋》闻名天下。

  张衡:《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

每日一典:子虚乌有

  名词解释:子虚指”并非真实“;乌有为”哪有“.指想象、假设的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子虚乌有“出自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一句。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因大肆美化皇家威仪以及皇帝出游的盛况,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子虚赋》讲楚王派子虚去访问齐王。齐王率全国游猎能手陪同子虚外出打猎。子虚竭力向陪同的乌有先生吹嘘楚王的游猎盛况,故意贬低齐王。乌有先生立即替齐王辩驳,向子虚发难。

  近义词 :捕风捉影、荒诞不经 一切乌有 化为乌有 海市蜃楼

  反义词 :千真万确、铁证如山、勿庸置疑

每日一词: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日一得:新官上任三把火

  人们常用”新官上任三把火“来比喻新上任的官员总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这个成语又是如何来的?读过《三国演义》的人知道,三国时,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在短短一年内,连续三次用火攻战胜曹操。第一次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十万精兵被烧死大半;第二次火烧新野,张辽的十万官兵全军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大败而归。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来便传为人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每日几句: 常见的相关考题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三顾茅庐 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 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煮酒论英雄 .

  9.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 七擒孟获 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每日一词: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又称建安风骨。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及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简练刚健,自然明白而流畅,成为后世诗歌推崇的榜样。李白诗的恢弘大气、白居易诗的文辞浅白、直率都与魏晋诗歌有不解之缘。

每日一得:三曹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他最有名的作品有《观沧海》《短歌行》。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传颂千古 .

  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植的名句: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丕的名句: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拓展阅读:《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 之一 观沧海

  作者:东汉 (曹操。字孟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古代文学常识:初唐文学 拓展阅读:

  一般研究者都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早期诗人承袭南朝宫体诗,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以上官体为代表,主要诗人有李世民、虞世南、禇亮、李百药、上官仪、上官婉儿等等。

  初唐中期诗人代表为文章四友和沈宋体”文章四友“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沈宋体代表为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一方面沾染了宫体诗的习气,一方面也写了些描写真情实感的好诗。

  初唐晚期诗人主要有王绩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一扫萎靡的宫廷诗风,描写了真实生活。

  陈子昂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他大胆从事诗歌革新,热情洋溢、气势流畅,他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的承前启后的伟大诗人。

每日几句:

  1.”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2.”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着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着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4.陈子昂,字伯玉,世称陈拾遗(因曾任官职为右拾遗)。名句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enxuechangshi/15968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