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荷叶母亲》说课稿(5)

五年级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荷叶母亲》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荷叶 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这篇文章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歌咏母爱,表现荷叶母亲美好而伟大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跟读者交流,联系生活体悟母爱的温馨,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启迪,在生活中更加珍视亲情。时间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真情诵读,学会感动;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体悟亲情,理解借物写人的写法。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才十二三岁,心理不够成熟,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也深浅不一。只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情景的创设,对本文的主题理解不是问题,可能对于结尾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托物寄情写法的理解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二)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文的感情非常真挚动人,课前再播放感人的音乐和图片的话,能极力渲染母爱,让学生入情入境,为理解诗的情感打下感情基础。

  2.朗读法:因为这篇散文诗感情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有感情的读才能更好地体会。

  3.设问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领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交流;通过讨论解决重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要求,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一定要关注学情学法,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起来,更要让学生“活”起来。具体学法安排如下:

  1.朗读法:这是一首散文诗,特别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读能够直观地品味蕴含其中的感情。

  2.讨论法: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品读法:能够专心地品读文章,品味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走近“爱”的冰心

  1。导入新课:借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齐诵一遍。 教师激情导入:是啊,母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嘘寒问暖,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言牵挂,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儿女们永远也无法感恩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 母亲》,再次感受一下诗人心

  底那一份浓浓的母爱情结。

  2。走近作者

  出示课件。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那份母爱,感受那份温暖。

  (二)初读,寻找爱的感动

  思考:作者感动于一幅怎样的画面?找出相应段落,有感情朗读、体会(加小标题)【荷叶――护――红莲】。

  探究:

  1。设想,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结果会怎样?(像白莲一样)找出描写白莲的句子,体会联系的感情,学习朗读的技巧(语速缓慢、感情深沉)。

  2。相比白莲,红莲是幸运的。假如你是文中的那朵红莲,你会对荷叶母亲说些什么?

  (四)拓展,书写爱的感动

  习作:冰心说:“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棵草,您便是一片土”。请你也借助一个具体的事物,仿照句式,写一个句子,加深对“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歌颂。【母亲――爱――我】

  , 。

  (五)诵读,领悟爱的感动

  1。诵读感悟:在习作的基础上,让学生齐诵自己的作品和课文最后一段(“主旨段”)。

  2。探究领悟:“心中的雨点”是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高潮延伸: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计高潮语延伸到课外阅读)

  (六)课外拓展

  诵读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一首诗,模仿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七)结束语

  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五、说作业设计

  1。回家的时候,把课文背给妈妈听,把自己的爱说给妈妈听。

  2。下载歌曲《母亲》,并唱给妈妈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

  护

  荷叶 → 红莲

  借物喻人

  爱

  母亲 → 我

《荷叶母亲》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丹棱县何场中学的刘礼群,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荷叶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

  首先说教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二说学情:

  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第三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有录音机。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共有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一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再说我的板书设计:(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unianjizuowen/34816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