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匣子小学作文(2)

小学生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喜悦,欲罢不能。我觉得心情灰暗的时候,恰好遇上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便是一件快事。他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尽数地搬了出来,我无处可逃、黯然的心情乖乖就范,于是不能自抑地寻找其他。从心里溢出的喜悦之情,如罗兰·巴特所说--“文之悦”;像和煦春风中花儿狂绽,某一种情绪突然被点燃起来,不能自已,交付春风。悦,在于窥见生活外表之下的内在结构,像罗兰·巴特对恋人之间的结构做一次庖丁解牛--《恋人絮语》--那样来对生活本身做小小的手术,局部的、片段的、一瞬的。解构主义的文本像一把尖刀刺入生活的细部,到达恋人的种种情怀之中,如等待的情绪。生活无处可逃,一切都在视域之下,有如上帝全知式的目光,渗透,借助于匣子内散发浓浓气味的文字。遇见加缪及其“荒谬”--局外人的视角与西西弗斯的神话态度,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以及一切让人如遇故知的作者,都是令人喜悦的。

  而令人欲罢不能的是昆德拉的富有音乐复调结构的文字,托妮·莫瑞森、莫泊桑以及其他举之不尽、阅之不完的作者及其文字、故事。张爱玲的旧上海女人的命运及痴男怨女的挣扎都令我久久不能抬起头从她的故事中跳出来,老唱机般由轻到高地慢慢流出来的句子,承载着富于意味的零零落落缠绵不尽的新仇旧恨。欲罢不能之后,又苦苦在书架之间搜寻,觅得一本,便觉欣慰。

  不抱希望的阅读。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就要准备闭上自己的眼睛。当然说的不是合上眼皮,而是忽视自己的视域场,忘乎所以,沉浸到文字所堆成的迷宫之中,像海德格尔步入林中路一样,一心一意地将目光随前方延伸的路流淌,张望。寻找千万个可能的路口之一。因为忘记了自身,也即脱离了自身的希望,在阅读之时的无自我审视、无自我希冀的状态,才会在随后合上书本时产生“恍然”之感。恍然,或大悟、或唏嘘、或无法言说;一段断裂与拼接的记忆。痕迹依然存在,它模糊了两个世界或者两个事件(文字中的与现实中的)之间的界限,使它们的联系得以建立。恍然的内在发生意义是林中路的路口地段,走出了林子(文字中的迷宫),看见了阔别的天空(现实的世界);这是一个过渡地带,意识仿佛跳跃了一下,便是恍然,在走出林子的那一瞬间,在脱离与回味交织的当口。阅读时不抱希望,像一个孩子一样无所寻求而对所有抓在手上的东西都兴致盎然,心情便不会左顾右盼。推而论之,生活也许也能有这么一种状态,即如阅读般不抱希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xuesheng/6612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