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作文的写作方法:9种拟题技巧(2)

写作方法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6. 妙用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美总是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以感情为铺垫,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巧用修辞,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

  1、“爱心”话题:《阳光的脚步》

  2、“环保”话题:《一张渔网的诉说》《死去的风筝》、《哭泣的老树》

  3、“自我”话题:《选择生活的色彩》

  4、“幸福”话题:《雪花的快乐》、《无忧鸟》

  5、“奉献”话题:《最后的烛泪》

  6、“选择”话题:《安能取熊掌而舍鱼?》

  7、“发现”话题:《究竟谁错了?》、《林黛玉非死不可吗?》

  8、“诚信”话题:《生命“诚”可贵》

  9、“教育”话题:《减负不能随意减“副”》

  标题1、2、4、5拟人;

  标题3比喻;标6、7反问;

  标8、9双关。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闪亮灵动,余味绵绵。

  7. 联想煽情法

  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开门见山,把人真接引和到某一件事物中去,可情景并茂,可引人深思。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1、“机遇”话题:《犹豫·失去·失败》

  2、“故乡”话题:《蓝蓝的月,蓝蓝的'梦》

  3、“享受”话题:《红舞鞋·蓝精灵》

  4、“理想”话题:《梦的伊甸园还在那边》

  5、“友谊”话题:《捡起你脚下的蘑菇》

  6、“时光”话题:《有这么一个故事》

  7、“信心”话题:《伸手就是光明》

  8、“感悟”话题:《不经意的美丽》

  这些标题,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以有限的言词显露出无限的生活意蕴,创造出无限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写出作者对生活独到的人生体验,展示深厚的文学素养,很容易就让读者随之进入作者的心情中,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8. 踏雪寻梅法

  对材料话题作文,顺着材料所给出的话题,进行深化、探究,在浓缩中再把观点提升到具有一定哲理的高度,让读者于钦佩中得到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也不失一种拟题的好方法。如:

  1、“改变”话题:《换一种方式生活会更美》

  2、“挫折”话题:《让生命的意志再坚强些》

  3、“成功”话题:《成功自有规则》

  4、“奉献”话题:《“添柴”与“烤火”》

  5、“金钱”话题:《利益在骗人》

  6、“经历”话题:《走过去就不要后悔》

  7、“创新”话题:《打开你的眼睛》

  8、“奉献”话题:《收获源于付出》

  这些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进一步挖深、提炼出来的题目,源源源于材料而高于材料,加进去个体的感悟与理解,充满了理性的光辉,于平凡中见奇倔,也是很多喜欢定议论文的同学拟题一种好方法,很有思想深度。

  9. 故事新编法

  将传统的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联系生活,影视社会现象,嬉笑弄骂,皆成文章,是网络上很流行的一种写文章的方式,往往让人先是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既而深思沉吟,慨然长叹,最后心有戚戚,长萦于胸。如:

  1、“环境”话题:《三个和尚没水吃新编》(原因不是懒而是因为山下的井要么被污染、要么干涸、要么被开发作为旅游资源禁止取用)

  2、“诚信”话题:《狼来了新编》

  3、“智慧”话题:《英明的上帝》

  4、“合作”话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热点”话题:《魏青刚成名后》

  6、“历史”话题:《荆轲刺秦王新传》

  7、“名著”话题:《唐僧取经回来之后》

  8、“诚信”话题:《生命“诚”可贵》

  9、“教育”话题:《减负不能随意减“副”》

  标题1、2、4、5拟人;

  标题3比喻;

  标6、7反问;

  标8、9双关。

  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闪亮灵动,余味绵绵。这些拟题大胆而新奇,通常为一些思维活跃,幽默风趣而又才华横溢、关注生活,喜欢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之类文章的同学喜欢采用的一种方法。

【高考作文的写作方法:9种拟题技巧】相关文章:

1.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2.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引入热点素材

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4.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拟题技巧

5.2016年高考作文的拟题技巧

6.2016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拟题技巧

7.2016年高考作文指导:拟题技巧

8.高考作文指导:拟题的技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ezuofangfa/27262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