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细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父女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3、了解记叙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父女之间真挚、深沉的爱。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设计思路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该设计从探究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几个思考题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爸爸的责打蕴含着深沉的爱。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人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可用“三春晖”来比喻。我们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不错,(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在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但父爱也是深沉的,(父爱就像那直插云霄的山峰,高大巍峨,让人在孤寂之中有了依靠;父爱就像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博大深沉,他能包容儿女的美丑真假。)(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与英子姑娘去感受人生的悲凉凄苦,一同体味父亲的爱意。

  (课前播放录音带,创设浓浓的亲情氛围,在悦耳悠扬的乐曲声中,让学生产生联想,引起大家的共鸣,奠定学好该文的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复述故事梗概。

  (读和说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此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与概括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出示思考题。

  (1)、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有什么含义?

  (2)、爸爸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花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什么作用?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象征手法,双关修辞。通过对爸爸性格的分析,体验浓浓的亲情,感知父爱的深沉。)

  小组讨论明确:

  该文题目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指爸爸种的花儿凋零了,另一方面指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爸爸是个教子有方的人,在严厉中寓含关爱,鼓励孩子坚强;很重情感,雨中送夹袄,听到弟弟遇害急得吐血;情趣高雅,非常爱花。文章多处写到花,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

  三、研读课文,分折欣赏

  1、分角色朗读13—30段,要求读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2、出示思考题。

  (1)、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爸爸责打表明了对“我”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3)、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

  (本题旨在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常见的几种方法。鉴于学生情智发育尚不健全,此设计使他们学会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从严厉中感悟父爱。)

  讨论明确:

  这段文字作者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13、14、28段)、语言描写(18—20段)、动作描写(22—24段)等,描写细腻,声情并茂,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爸爸的责打,表现对“我”的严格要求,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家教课,对我的关爱也体贴入微,雨中送衣送钱,都是为了爱。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重大,从此后“我”再不赖床,成为每天早晨最早到校的学生之一。

  四、布置作业,思考练习

  1、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2、抄写生字词。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篇2

  【教材把握与目标确定】

  本文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长大、懂事,却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毕业时“我”成了优秀学生;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安静”。这何尝不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所结出的硕大果实呢?全文充满了“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育的极好材料。

  从艺术上看,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欣赏:一是双线并行,交相辉映。文章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贯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线对主线进行烘托、映衬,推动情节的展开,使“我”和“爸爸”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二是题目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三是前后照应,恰当埋下伏笔。对爸爸的病危、濒死,多次运用伏笔进行暗示,把即将丧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极致。

  基于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和“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学拟从内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进而通过感悟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达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而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提高对成长过程中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的认识。

  3、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语言的含义,培养自主探究和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时数】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从网上查找《城南旧事》或找《城南旧事》影碟进行观看。

  3、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环节与策略】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学生谈《城南旧事》看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师作简要概括总结。

  (将《城南旧事》简介、作者简介配上相关图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阅读)

二、导入

  1、媒体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创设情境。

  2、导语:母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轻柔,让人夸赞和难忘,而父爱是“平静的水波深处的激流”,同样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背影》中的父亲如此,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父亲也是如此。

三、整体感悟

1、标题初探,屏幕出示问题:

  你在没有读文之前,看到标题产生了哪些感想与疑问?

  (此环节只要求学生有疑并存疑,以激发对文章感悟的动机。教师只在积极思考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2、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通读全文,读后交流自己疑问解决的情况,并且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交流后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视具体情况告诉他们随着下面的学习,一部分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领会,课堂上没有领悟到的问题在课后再予以解决)

3、引导感知:

  快速朗读全文,投影出示引导问题:

  ⑴谈谈你对文中爸爸的印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⑵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我”长大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相关内容作些具体分析。

  提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⑴问题⑴:先读出与爸爸有关的事,逐个分析,再归纳起来。

  师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赖床不起时,爸爸打“我”。“我”上学去,爸爸给“我”送衣服、送钱。

  分析: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由此示例引导,其他方面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总结出“重感情、特别爱花”。

  ⑵问题⑵:先思考“爸爸”与“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再思考这些事与“我”的成长有哪些联系?最后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个人一组合作,共同讨论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作归纳总结:“我”长大了,是爸爸严厉背后的爱的结果。

4、体验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认识父亲”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通过上述探究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引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严中有爱的父亲,得到了不少的教益,这只是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何不来欣赏一番呢?请大家自己先谈谈对文章写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让大家学习学习。

二、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问题,自由读文,进行探究:

  ⑴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⑵文章既写了眼前的事,又写了过去的事,文中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⑶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不久于人世的?

  讨论点拨:

  ⑴问题⑴: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的“花”仅仅是指花吗?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花?细细思考一下它们的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探究结果:标题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了爸爸离开人世,语带双关。“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⑵问题②:共同读出眼前的事和回忆的内容并进行分析。

  示例引导:

  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内容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明确(投影出示具体内容)。

  ⑶问题③提示:运用伏笔的方法进行暗示。

2、语句品析。

  ⑴细读“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联系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读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说说它的'含义。

  ⑶回顾课前疑问的领悟情况,讨论解决尚未明白的问题。

3、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谈谈体会,把自己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课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上进行总结。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长中的师长”为话题,完成一篇小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jie/34499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