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儿童自我修改作文的心理活动分析(3)

心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最后,审查语句是不是有毛病,怎样表达才更具体、更准确。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三)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条件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nli/230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