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儿童自我修改作文的心理活动分析(4)

心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儿童自改作文能力形成的特点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nli/230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