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心理作文

心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关心理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作文 篇1

  清晨起身的时候,被扑面而来的凉意冻的不禁颤抖。站在阳台上,秋风带着点点肃杀的寒冷,轻抚过我的面颊。恍若穿透誓言的声音,无声的温柔。抬头的时候,天空如此澄澈,无限的延伸着。它的尽头宛如秋水,伫立在这样的季节里。

  已经许多日子没有这样认真端详自己了。面对着明亮的镜子,伸出手去抚摸自己无色的面孔。眸子依然是深深的黑,带着疲惫的憔悴。我是如此的哑然惭愧。

  成绩依旧没有上进,宿舍现在又停电,我的心情是不得而知的低落:失败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顺心,一切美好的、快乐的东西,现在在我眼里都没有一点活气,没有一点生机,跟那铺地的落叶一样不能自拔地随风飘扬,这就是命——不能自主的命运。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面,迟迟不敢拨下的电话号码,此时终于嘟嘟地响了。

  “爸,是我……”

  “儿子啊,是你啊,近来可好?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爸不在你身边,有没有好好听老师的话,没有跟同学闹矛盾吧?听你哥说,期中考试已经考完了,成绩怎么样?”

  “不好,很差。”

  “……”

  “为什么很差,没有用功啊!”

  “为什么考不好呢?有什么原因吗?试卷很难吗?”

  “我不知道!我以为我会考得很好的……”

  “哦,尽力了就行了,不要责怪自己。下次再搏过!”

  ……

  我把电话给挂了,我的心承受不了这种“下次再搏”的安慰,悉不知,我已经不止五白次听了老爸用低沉的语气来告诉我,下次再拚搏。我能看到,那电话的一头,老爸心头的苦楚,语音虽然没有充满那无限的悲凉与无奈,但在心里的深处,不知流过多少次血。我想他现在的面部表情,就像这晚秋的霜一样吧——灰白而没有活力。

  我躺在床上,目瞪瞪地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却是那惨不忍睹的分数,和老师给我的最后的一句话:“好好反省,究竟在那个方面出了问题。”失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更是雪上加霜。而我就是属于这种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我应该有所反省。我强迫地问自己:“我有没有付出汗水来对待我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可是我只能用微弱的声音来告诉自己,都不能很肯定地回答。

  我会做数学题,我也有思路去做好每一个题目,但是我总是不能正确的做好题,为什么呢?原因是我的心理素质过不了关。每一次稍有一点计算复杂一点的,我总是害怕自己不会,过不了这一关,从而整个人都烦躁起来,以致于后面的题目就没有心思做了,这就是我考不好的主要问题,而我却是迟迟不能过好这一关,

  心理素质不好,我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希望我能走出这个阴影!

心理作文 篇2

  长时间不曾读书,更不曾这么认真的读书。《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学出版)又名《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着。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

  德等国关于美的论述都是他最早翻译过来的。其实粗读一篇,我真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美。虽然他通篇都在介绍什么是美,从心理学角度、从哲学角度、从自然科学角度去研究、论证美的本质意义。但是我读的还是一头雾水,因为朱先生的思想是那么的深邃;眼光是那么犀利;观点是那么独到。都说读书就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我只觉得朱先生穿着一身长马褂,在某个黄昏的清风中,向我娓娓道来,像一切得道智者一样,他持才并不傲物,从容淡泊,虚怀若谷。对我而言,朱先生只能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美?

  什么是美?朱光潜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者或者说是理论研究者,简单草率地定义某种事物,总不免会把读者引入歧途甚至会怡笑大方。伟人如柏拉图也曾犯下把人定义成没有羽毛动物的错误,留下了千古笑柄。美不完全是事物的属性,不能科学定性地定义。譬如我们说水,这是可以严格定义的,凡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就是水,这个不会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而改变。然而我们很多人对美的定义其实都是成为美的条件,我们说脚长的女人比脚短的女人要美,对称的比散乱的要美,但这都是成为美的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不一定就是美。正如空气含有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是雨。因此有人问圣·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他回答:“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美不能定义,又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那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吗?朱先生告诉我们,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物属性,当我们见到美的事物时,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那是美的。但是研究判别美,不仅要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见到的价值去研究。通俗一点讲,就是美不仅在物,而且在心,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在,俯首即拾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所以美学研究的理论,不仅要讲艺术,而且要讲心理。作者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在讲美,我才疏学浅,读了多遍亦只是管中窥豹,不能全面真正理解作者所阐述的理论。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一个疑问,自已认为美就是美,了解那么多有意义吗?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美?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攀登过山,游玩过水,欣赏过画,背颂过诗文,当我们发现某处景色让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会说,这里真美;当我们读到某处诗文让我们身临其近时,我们会说这首诗真美;当我们读到某篇文章让我们长期心灵的桎梏、精神的困顿豁然开朗的时候,我们会说这篇文章真美。我们在说美的时候,其实都只是一个随性的判断,靠得是自己粗疏的经验,至于为什么会觉得美,我们都没有意识进行仔细的考量。我们要欣赏、判断美,其实是不能离开理论支撑的。如果我们没有决定怎么才是美,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更美;如果我们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就没有理由说这件是艺术品,那件作品不是艺术品。只有当我们明白美的本质的时候,才能使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得着更准确的力量(朱自清语)。

  对于读这本讲哲学,讲心理学的理论书籍,读起来非常费力。要来只是想了解一下,但是被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以贯之的努力精神所感染,觉得不认真读完都是对不起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和自己白白流失的青春。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每论到一个观点,都列举了十几个思想流派的主流观点,然后自己不轻易的判断某种观点的对错,也不轻易接受某种观点。在以过自己认真思索、艰苦探索的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他在《谈美》中说到写此书时“要先看几十部书才敢下笔写一章”。这让我想起,他在这本书附录《作者自传》中提到的一件事情,在作者年近花甲的时候,还努力去学习俄文,并且可以达到读写的程度。前些年,我在某本书上看到北大王选在60多岁的时候,再去学计算机程序语言,并成功开发出汉字排版软件,打破了国外对汉字排版领域多年的垄断,被誉为“当代毕昇”。在这里不是想说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故事,而是觉得我现在还很年轻,悲观、懒惰的情绪时常在缠绕着我。每当一看到《文艺心理学》摆在我面前时,自不觉汗流夹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nli/41914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