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你不知道的扬州习俗-七夕传说

扬州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你不知道的扬州习俗-七夕传说

  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聚会的日子。一个古老而浪漫的民间传说,在每一年的这一天,再一次得到演绎和传承。古城扬州,除了传说,还有许多有趣而美好的习俗,请听几位老扬州为您娓娓道来。

  七夕·说爱情

  《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民俗专家曹永森说,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大概起源于魏晋年间,对爱情的忠贞是这个传说核心的内容之一。

  65岁的老扬州吴德祥说,小的时候就老人们讲过这个故事,脑子里就在想像牛郎和织女的样子,想像他们驾云而来,在鹊桥上相聚。“后来,长成年轻小伙,到了七夕这天,四处寻找葡萄架和瓜棚悄悄地躲着,倒不是真的要听牛郎织女情话,而是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

  说到鹊桥,有老扬州认为,是喜鹊衔来的百索子搭建的。百索子,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用来避邪给孩子带在腕上的五色彩线,家长要求孩子一直戴着,到了“六月六”这天,大人们会把孩子的百索子取下,扔在屋顶上。就是所谓的“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而这些五颜六色的百索子,晒了一个月后,就会被喜鹊一个个衔去,搭建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桥。

  在扬州,与七夕有关的爱情故事还有秦观与苏小妹的传说。特别是千古爱情绝唱《鹊桥仙》,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曹永森说,事实上秦观并未与苏小妹结婚,是人们把有“才情”的秦观和“貌美”的苏小妹联系在一起,编出的浪漫故事。

  七夕·乞巧

  《真州竹枝词引》载:“七月俗名巧月,以七夕乞巧也。”曹永森说,乞巧的风俗由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作为天帝之孙的织女,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在民间传说里,天空中变幻无穷的绚丽云霞就是她亲手所织。“于是就利用七月初七,她到天河边与牛郎相会的机会,求赐纺织布、缝衣绣花的技巧。由此便产生了七夕乞巧的习俗。”

  “七夕最能体现中国妇女的勤劳美德。”74岁的老扬州陈金龙说,在他的记忆里,当晚,姑娘媳妇们要供上水果、茶食,梳洗干净后,按照长幼次序,祭拜织女,向织女乞巧。至于要乞什么样的巧,陈金龙说就是女人家必须要会的“洗衣浆裳,裁剪织补”。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女孩子会在七月初六这一天,将一半井水一半河水混合在一起,放在同一个碗里。再将碗放在外面的太阳底下,经过初六太阳的暴晒,水面上就会结上一层膜。放一根绣花针,或者一根斗蟋蟀的草在这层膜上,等到七月初七晚上,月光照在这根针或草上,并在碗底留下投影,这个投影也许会像一支笔,也许会像观音像……女孩子们就会由影子联想到自己的姻缘,推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婚姻,自己的郎君会是什么样的等等。

  陈金龙说,平时,都是外婆、妈妈教,到了七夕这天,就要把自己的技艺拿出来和同辈人进行比试。至今,陈金龙还记得老扬州的姑娘媳妇比试的是好几样——剪花样,滚袖口,打绒线,绣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赛穿七孔针,谁穿得又快又好,就是巧姑娘,名气一下子就会传出去。”

  吴德祥告诉记者,旧时大户人家的年轻女性到这天还会有一个巧艺比赛。“听母亲说,七月初,大户人家里,年长的、有经验的老年妇女还会有意识地对家里的年轻姑娘、丫环传授女红技艺。”

  “乞到巧”的媳妇姑娘,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漂亮的手工织品,扬州教场曾经的乞巧市由此而来。老扬州汪维国向记者回忆了乞巧市往昔的盛况。每年七月初一起,扬州教场便开始有乞巧市,非常热闹,老百姓特别是少女少妇们,把制作的绣品、花鞋、披风、帐幔、枕套、罗帕等拿到市场上来展示或出售,一些穷人家的妇女,日夜赶制一些细针线活,到乞巧市来出售,以此谋生。过去女儿家出嫁都作兴自己绣制一些花鞋、帐幔等,俗称“女红”,作为陪嫁之用,也好显示一下女孩的才华。

  当然好多有钱人家的小姐,没有这方面本领的,就在乞巧市期间,上市场“淘宝”,北门吉祥庵的尼姑们专做这些针线活,在扬州很有名气,届时苏南、苏北的绣货商们也来赶市,大肆收货。至七夕前三天,整个教场,便成了乞巧市,市场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非常热闹,确似一场热闹的庙会。附近得胜街、永胜街、教场街、辕门街大街上也是车马难行,成了人的海洋,满街上人流壅塞,至七夕夜方散。

  “剪纸艺人张永寿先生生前曾与我的老师周蔚祖、孙龙父二位先生讲,当年他父亲的剪纸生意主要就靠这一季呢! ”遗憾的是,教场乞巧市在抗日战争以后便销声匿迹了。

  此外,喜蛛应巧也是七夕的游戏之一,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扬州人把蜘蛛叫做“喜喜蛛”,以为“喜喜蛛”预兆着喜事,家中庭院的瓜果上有了蜘蛛网,也是吉祥之兆。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七月初七,女孩子会将许多手工织品放在一个盒子里,让蜘蛛爬到里面,或者自己捉一只放在里面,盖上盖子,等到第二天,如果蜘蛛在里面织出了一张网,则预示着自己以后会有一段美好的姻缘;也有的将盒子里的“女红”换成瓜果之类的东西,用同样的方法,如果蜘蛛也能在盒子里面结出网,则同样象征着将来会拥有美好的婚姻。

  七夕·看巧云

  因为传说天上美丽的云彩是织女亲手所织,所以七夕这天抬着看祥云也成了七夕风俗中重要的一章。家住南河下67岁的老人许丽芬老人许多年来保留着这个传统。“孩子的时候,七夕待在房里,妈妈就喊了,小大子,小二子,小三子,出来看巧云哦。”

  许丽芬说,那时候小,看所谓的巧云,是看不出什么美不美的。而年龄大些的女孩子,尤其是想象力丰富、口齿伶俐的,会把云想象成各种动物、花草或其他吉祥物,得到旁人的啧啧称赞。我一直到长大了才知道,妈妈让我们看巧云,是期望我们姊妹几个能讨到织女的巧,将来能找到好婆家,过上幸福快活的日子。

  陈金龙也有看祥云的记忆。他还给记者讲了一个看巧云的传说。这一天,妇女、姑娘或登楼眺望,或出户仰望,看天上的五色彩云而乞巧,俗称“看巧云”。“南天门大开,砖头瓦砾带回家,第二天变成金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yangzhou/30377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