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考复习资料:记叙文中考写作要求

中考素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15年中考复习资料:记叙文中考写作要求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老山界》。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作者先写衬衫,由这件衬衫回想起四年前发生的事情,追述衬衫的由来。这种方式就叫倒叙。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段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应当强调的是,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同志的信任》。先写鲁迅收信、看信,再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写密信、文稿的经过,最后写鲁迅转信。这一段插叙交代密信托付鲁迅先生的缘由,突出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人,也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或***),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二、记叙的线索和结构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

  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挺进报》;

  ③以人物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

  ⑤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

  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如《小橘灯》(也是以第一人称\"我\"为线索)。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如《七根火柴》;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如《背影》中\"背影\"反复出现过四次,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有时除了明线外,还有暗线,如《藤野先生》。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呢?

  首先要分析过渡的方法,了解过渡的规律。一般来说,过渡可以用词语、用句子、用段过渡。如《白杨礼赞》用\"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句过渡。其次要了解过渡的作用。在记叙文中,过渡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由顺叙转入倒叙时,用\"我紧紧地抱住她,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又用\"……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进行衔接;交代,说明有关的记叙要素时,也需过渡。至于\"连贯\"是指一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语意贯通,形成有机整体。另外要注意文中的交代照应。一种是文题照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种是文章的首尾照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文章开头说:\"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结尾写:\"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还有一种是文中的前后照应,如《挺进报》,前面有许晓轩模仿陈然写仿宋字的交代,后面,许晓轩当着敌人的面查对笔迹得出\"笔迹相同\"的结论也就真实可信。文章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可使文章显得严密。

  三、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如《枣核》的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如《驿路梨花》结尾部分引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它既是文章的点题点人句,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或者说是再次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这\"驿路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品质和雷锋精神的象征。

  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④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如《最后一课》,我们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zhongkaosucai/30733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