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重阳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家乡特产秋白梨和秋白梨生长过程中美丽景色的文章。课文为我们勾画出美丽、动人的画面,赞美了家乡的美丽和可爱。课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介绍了秋白梨是家乡的特产。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秋白梨生长过程中的美丽景色。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秋白梨样子可爱、味道香甜,惹入喜爱。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一段话,而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可作为落实单元训练点的凭借,《家乡的秋白梨》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教学时,重在教给阅读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关于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课文,学生已学过的有《祖国山水多美丽》、《我的家乡》及乡土教材中的有关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文章,学生还是初次学习,所以要求教者能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得出阅读方法。结合这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联系实际,按时间顺序写写家乡某一种水果的生长过程。既落实本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又具体地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三、教学目标

  明确了本课教材的编排意图,前后联系,了解了课文内容及学生情况后,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辨别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写的句子的正误。

  3.了解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教学难点:第二段中有关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理解。

五、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学、找、读、议结合的方法。

  (二)、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文章,可借助幻灯、录音等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的安排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以下就分六个环节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及为什么这样教的原因:

  第一个环节: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了解学生已学过哪些有关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课文。

  2.出示课题、读题、思考:从课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审题,是教学新课的重要一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导入新课,不仅能巩固旧知,而且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因为一般情况下.学生阅读,总是按初步综合阅读到深入分析阅读再引导进一步综合阅读的过程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以至掌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初步综合阅读阶段,并非仅靠一次听录音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我设计了多次的读及检查、反馈。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检查反馈。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新词,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

  检查反馈:读生字、新词等;讨论共分几个自然段。

  3.请几位同学读课文,检查是否已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在这个环节中,检查反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回答问题,检测听的效果,达到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通过抽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第三个环节:抓重点词语,学懂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着重思考作者为什么向大家介绍江湾,又特别介绍秋白梨。

  2.为“咱”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这是运用学生已掌握的词语来理解新词的自然而简便的方法。

  3.谁能说说我们余姚的特产?通过说说家乡的特产,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特产”这个词语的意思,更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教育。

  第四个环节:抓住重点,运用学学、找找、读议结合的方法学习第2自然段,解决本课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1.学学出示学习提示,明确什么样的段叫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这样的段落有什么特点。

  2.找找。默读课文,找出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并说明理由。(用~~划出有关词语)

  3.读议结合

  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词、句为重点,才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将词、句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春天:

  (1)、读读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2)、比较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春天,梨花开了。

  春天,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银海。

  (3)看幻灯理解“银海”。(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理解词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初夏:

  (1)读读写初夏景色的句子。

  (2)议议什么像小姑娘,想想为什么可以把果实比作害羞的小姑娘。

  (3)看投影,体会“害羞”。

  (4)朗读训练。

  秋高气爽:

  (1)读读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2)议议哪些词语写出梨已成熟。

  (3)看投影,体会“黄中透白,点头微笑”。

  (4)朗读训练。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比较句子,形象直观(看投影)的方法突破难点。整个环节中,要体现由扶到放。

  第五个环节:自由读1、2段,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这节课学懂了什么?

  第六个环节:抓住难点进行书写指导。

  板书的设计极为重要,既要概括全文,又要简洁扼要,使人看来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3

  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我心归去》,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与学情状况、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状况

  写家园之思的作品很多,《我心归去》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大部分写家园之思的作品仅限于对思乡感情的抒发,而《我心归去》则在抒发感情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挖掘了思乡的原因,并赋予“故乡”特定的内涵。

  高一学生十五六岁,大都是生在哪里也就长在哪里,对家园之思缺少亲身的体验。教学《我心归去》,可以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充分的认读,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故乡”这个概念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我心归去》是以“文本研习”为主导学习方式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通过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领悟“家园之思”这一永恒的主题。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状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以探寻思乡的原因、思考“故乡”的内涵为主线,以学生课前收集材料、课堂与文本对话为活动主体的教学目标,准备用一节课时间,重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突破对“ ‘故乡’文化内涵”的理解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阅读感知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

  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质疑思辨,补充信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学法指导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流程说明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是否听过《故乡的云》这首歌?这是一首表达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无限思念的乡情诗,费翔在歌唱中,将漂泊的游子想要归返故乡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这首歌曲。如果说费翔是用他的歌声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那么作家韩少功则是用自己的文字在抒写思乡之情,从心里发出“我心归去”的呼喊。

  (二)速读文本,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速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身在哪里?心归何处?再看第70页对话栏里的第[2]点。这里编者做出评点,告诉我们“文章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由此我们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写作的思路。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块内容分别是哪些小节?(大家一起来说)第一部分大体是1—4;第二部分是5—6;第三部分是7—9。

  明白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之后,再提出疑问:异乡(法国)的环境和故乡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呢?引起学生思考,详尽研读课文。

  (三)精读文本,质疑问难,突出重点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思考几个问题,层层深入,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解决重点。

  1、法国的这个“家”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明确:雅静、繁华、静谧侵肌、幽深奇诡

  2、作者住在那舒服吗?他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明确:冷清 孤独、空虚

  3、故乡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明确: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

  4、面对这样的环境,作者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明确:惦念、亲切、激动

  5、作者思念故乡,想到了故乡的哪些东西?

  明确:想到了小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未归家的小羊,还有插在田头的犁。

  6、当你想家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如果让你置身于韩少功的境地,你最想家里的什么?

  明确:看来大家想的各有异同,其实想家的东西越具体,想家的感受就越强烈,因为爱家才会想家。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感情。

  (四)问题探究 理性思考 突破难点

  最后一个部分是作者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什么是故乡?作者在这里并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富有个性的理解,是感情和哲理的融合。这是难点。

  为解决这个难点,我先请同学们把文章中作者对故乡的理解的话找出来,然后采用点拨、启发、联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故乡”的文化内涵。

  ①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春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明确:我们人生的开始或是早期时光基本上是在故乡度过的,这段时期是我们的成长时期,故乡以它的山水风情,以它的风土人情孕育着我们,它自然也就成了人生的一部分。

  ②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都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明确:这句“血”是亲情,是苦难,“泪”是欢笑,是悲伤,“汗水”是自己在故乡土地上付出的努力。

  ③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明确:这里的意思是只有奋斗、奉献过,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而与自己不可分离。故乡才会是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五)课文小结 强化要点

  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强调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印象。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其实是人们心灵与精神的家园。一个人只有离开故乡之后,才能真正懂得故乡。我们现在也许还不能深刻体会思乡之情,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将来的回忆和思念。这种对故乡的爱,铭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里,流淌在每一个游子的血液里,无论你走得多远,总不会忘记那片多情的热土。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与思乡相关诗文。

  【附板书设计】

  环境 情感 内涵

  异乡——雅静、繁华、静谧——冷清、孤独、空虚 血、泪、汗水

  故乡——贫瘠、脏乱、拥挤——惦念、亲切、激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zhongyangjie/42259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