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尊严作文

尊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尊严作文合集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尊严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严作文 篇1

  芸芸众生,君子卓尔不群,只因他们拥有宝贵的尊严;茫茫苦海,圣贤艰苦卓绝,只因他们固守信念。他们用寂寞的灵魂谱写美妙人生,他们用炽热的鲜血重申“士可杀不可辱”。

  尊严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花,没有自我的尊严,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砺细腻的感情的砺石。梭罗曾说:“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的夺走青春的容颜,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哪怕一丝的侮辱也是明月的残缺、鲜花的凋零、百灵的沙哑。“士可杀不可辱”并非生命在污辱面前变得如蝼蚁般渺小,只是圣贤们用死亡来升华捍卫的尊严。惊警世人。

  由古至今,人们以死明志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是人的信念至死不渝,在污辱面前不屈的态度便显得尤为可贵。

  陶渊明在面对权贵时“不为五斗米折腰”被后人称道,在侮辱面前他选择了放弃职场生涯,隐居入世的生活态度,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惬意诗篇;项羽面对“垓下之围”,用利剑刺穿肉体,浓浓的鲜血染遍他足下的肥沃的土地,让李清照不禁题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诗;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丝毫无惧色,挺起胸膛,用热血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舍得有限,方能赢的无限。

  为了获得尊严,放弃生命是对生活的尊重。若只因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苟且偷生,最终这种行为为世人所不齿。抛弃尊严,接受污辱就如丧失树皮的树没有了活下去的支柱,如盲眼的鸟,失去求真的方向,似行尸走肉的虎,桎梏了自由。

  故士可杀不可辱,宁弃宝贵生命,宁别美好人间,宁忍绞肉之痛而不肯接受耻辱。这是人格宝贵的体现,是人对生命的真正理解,是对尊严的捍卫与守护。在漫漫的黑夜长路上,找寻自己的人格法线,坚守不变的信念,懂得放弃,学会选择,面对侮辱,坚定立场。

  生,我所欲也;辱,亦我所恶也;二者不可存兼,舍生而拒辱也。

尊严作文 篇2

  这不是我偶然想到的命题,而是我几十年来一直思索的命题。它起源于我的老家一位“著名”的人物身上,到现在,我仍为那“著名”人物的行为所困扰,一直找不到答案。这著名人物——恕我冒昧,没能记住他的名字,因为根本就没人告诉过我他的名字,只记得他有一个不俗的外号——“崔大先生”,也有一个不雅的外号——“崔大吭哧”。

  我认识“崔大先生”是一九八三年的深秋,那时我任公社农业助理。一连几天的低温之后,公社党委崔书记有些着急,他要我陪他去饮马河沿岸的甸子地走一走,看看庄稼的成色,来到了西孟家。当从国堤上下来走到西孟家后屯的时候,崔书记指着两间低矮的草房对我说:“这住着一位‘大先生’。走,咱们到‘大先生’这看看,跟他唠唠今年的灾情。”崔书记一向是我敬仰的长者,是位有知识有修养的老教员。他偶然提起什么“先生”之类的话,让我一头雾水。

  跟着崔书记走进低矮的茅草房,只见里屋炕上坐着一位能有六十多岁的老者,这老者长得瘦小,只有一颗长长的门牙与“大”字沾边。不用崔书记介绍,我知道他就是崔书记要拜访的“大先生”。大先生与崔书记很熟,他们很快攀谈起来。“崔大先生”拿来他观测到的星象图来给崔书记和我讲,他讲的头头是道,这更让我不知他的深浅。最后,他告诉崔书记:“今年是个大丰收年,历史上没有。明年是个灾年,历史上也少有。”崔书记一听明年是灾年,不无担心地问道:“明年是什么灾?”“崔大先生”断断续续地回答道:“什么灾说不准,到明年正月了(lǎo),就能看出来。”

  “崔大先生”的话我不信。但后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崔大先生”的预测一点都没错。一九八三年大丰收,包产到户来个开门红;一九八四年先是春旱,后是早霜,粮食大减产。从此我对“崔大先生”关注起来,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

  听崔书记说,“崔大先生”是个土知识分子,自小念过私塾,后在伪满洲前期续读了几年高小,尤喜古文,最善天象。“崔大先生”终生没娶,自己一个人生活着。侄儿们要接他去住,他百般不肯,也不要侄儿们的一分一文,靠生产队给的“五保户”待遇过活。零花钱靠自己在生产队打零工来挣。

  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被家乡人传诵的奇事,有四件让我永远也不能忘却。

  第一件是到德惠县城卖柴火。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城里缺柴烧,县城周边的人们便在秋日里打些柴火到城里来卖。西孟家虽然距县城五十多里,但也有人不辞辛苦担柴来卖,“崔大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个。一天,“大先生”起大早把柴担到德惠的集市上,找来一块木板写上“一角二分一捆”,卖起柴来。“大先生”办事认真,他的柴当然是集市中最好的柴,所以比别人卖的柴高出二分钱。当买主来问:“老头儿,这柴火多少钱一捆?”“大先生”不分男女老少一概回答:“牌上有字!”买主皆嗫嚅而去。柴当然没有卖成。在“大先生”的经营策略里根本没有减价处理这一说,他对自己的劳动充满着肯定,不难想像,他一定认为减价是对他的劳动成果的莫大的否定。太阳要落山前,“大先生”顺着原路把柴往家担。当他走到四平川时,西孟家生产队的马车从后边赶来,车老板儿一看是“大先生”就把车停下,让他把柴放到车上,想给他捎回去。没想到“大先生”从口中蹦出一句话:“你给我捎回去,那还算是我担来的吗?我不能占生产队的便宜!”于是,他自己挑着柴继续往前走。车老板儿没办法只好打马前行,把“大先生”自然拉在了后边。当“大先生”把柴担到靠山屯前大沟子的时候,“大先生”实在担不动了,他掏出火柴把柴点着,让其化成灰烬。

  第二件事是争“工分”。“大先生”体弱干不了重活,在生产队只能打些零工,干些像看看麦田的活。开始,生产队队长认为这活轻悄,就只给“大先生”记4分的“工分”,“大先生”嫌少便和队长理论起来,非要5分“工分”不可。他说:“我不顶整个人,顶个半拉人还行。”过段时间,队长见他兢兢业业,又考虑他是“五保户”,反正得生产队照顾就让记工员给他的“工分”长到和壮劳力相同的10分。“大先生”急了,找到了生产队队长,他说队长不尊重人家壮劳力!“给我记10分你们这不是埋汰人家壮劳力吗?这不公平,我个糟老头子怎么能与人家壮劳力比呢?”队长没办法只好仍然给他记5分。

  第三件事是关于他捡破烂的事。“崔大先生”喜酒,一天三顿不离酒,但每顿不超过三盅,这盅不得大于七钱,也不能小于七钱。对常人来说,这不算开销,但对他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生产队解体后,“大先生”便失去了经济来源,他开始捡破烂,用捡来的废品换些零花钱。左屯右村的人们都知道“大先生”这状况,就把家中不用的旧物想送给他,让他去换钱。但人们知道“大先生”好脸,就假装把东西丢在大门口,等“大先生”来拿。“大先生”见着这些物件一件不取,连一本书都不动。他对人说:“我是捡破烂的,不是要饭的。靠劳动,不靠施舍活命。”逼得人们只好把整件的东西砸个稀吧烂,东丢一块西丢一块等“大先生”来捡。

  第四件事是“大先生”的遗嘱。在农村,一般的老人都希望自己在百年之后有一口好的棺椁,可“大先生”不然。他在临终前,让人把村支书叫到跟前,说:“让村民摊钱,就别‘炼’了,别给村民增加负担,用炕席一卷埋到东岭上就行。不用村民摊钱该‘炼’得‘炼’,别搞特殊。但一定要把骨灰撒到东岭上,那地方高。我要看着全村人过上好日子。千万别把我往洼地埋,那不是人呆的地方。人要站在高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呀。”最后,村民们把“大先生”的骨灰撒到了东岭上。随“大先生”一起走的,还有“大先生”写就的人们看不懂的“天书”。

  “崔大先生”一介草民,他的为人为事有些离奇古怪,但骨子里不乏尊严、倔强,还有些许的执拗。这与国人中的“佼佼者”大相径庭,国人中的“佼佼者”走得是“圆滑”的中庸路线,凡事都可卑躬屈膝“曲线救国”,他们为达到自身的需求目的,什么原则,什么社会标准都可以尽情地放弃,甚或委曲求全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

  有人说“尊严是无价的”,但我不知道倔强是否有价;我更不知道像“崔大先生”这样的人,该归于尊严呢,还是该归于倔强。这倔强与尊严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谁能把它们截然地分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zunyan/40714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