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2016中国古桥现状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为的‘非正常死亡’令人惋惜”

  ——建设性破坏与保护性破坏,正在成为中国古桥“非正常死亡”的“罪魁祸首”

  除了自然消亡,决定古桥生死的还有人为因素。战乱时期,很多古桥难逃生死大劫。和平年代,古桥同样面临着大量的损毁和“非正常死亡”。

  南京光华门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桥瓮横跨于秦淮河上。地处交通要冲,桥下是大吨位轮船穿行、偶有碰撞,桥上是重型卡车驶过、不堪重负,这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古桥,再也无法适应新的运输通行。2008年,一场“大手术”随即展开。

  “整修时,将七桥瓮的桥面石、桥栏全换成新的了,桥身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古桥的文物价值大大减损。”罗关洲说,桥栏、桥面局部破损,可以局部修理,不能全部用新部件更换古部件。

  破坏性保护造成的古桥价值减损,全国不在少数。一些被列入各级文保单位的古桥,在修缮过程中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改建、重建,致使古桥的文物价值减损乃至实质消亡。

  业内专家指出,如何保护修缮文物桥梁,桥梁管理者、桥梁工程师和文物管理机构之间有时所想各异:一些桥梁管理单位嫌麻烦怕风险,希望拆除重建;一些桥梁工作者从理念中没有把这些桥当文物看待,更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文物管理机构则缺少详细严格的标准,一句“修旧如旧”标准,执行起来弹性大,保护的力度偏弱。

  如果说修复古桥容易造成“破坏性保护”,那么,对古桥造成的“建设性破坏”,则是古桥面对的主要威胁。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至今仍然对呼吁保护江西黄洲桥未果而痛心。

  2014年8月底,基金会得知江西崇仁县一座由文天祥题写桥名的黄洲桥将被拆除,立即组织了4位专家赶赴现场。黄洲桥是座始建于南宋、多次重建重修的9孔石拱桥,桥基、桥墩和桥拱大部分构件为清代道光年间原物。

  茅玉麟说,我们为崇仁县政府详细分析了黄洲桥现存的问题和原因,同时提出了保护建议;江西省文化厅也要求“未经审批同意之前,该桥必须实行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当地很多民众反对拆除这座县城唯一的古桥。然而,这一系列努力并没能改变古桥的命运,当年11月12日黄洲桥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被拆除。

  崇仁县回应称,黄洲桥属于非文物保护单位。在“原址加固维修”方案行不通的情况下,慎重启动了拆除重建方案。

  基金会黄洲桥考察组成员罗关洲说,这座价值很高的古桥,“为解决交通难题”被拆掉,非常可惜。黄洲桥已被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其实完全可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有时,认识古桥价值有一个过程。未列入文保单位的古桥,认识到它的价值后,就可能成为文保单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1161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