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小学教辅机构现状调查报告(3)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各方观点讨论教辅机构问题

  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参与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辅导机构教师规模达700万到850万人……辅导机构发展红红火火,但其中问题也逐渐凸显:辅导机构专业标准缺失,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辅导机构中教师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也是培训机构非常头疼的问题。

  教辅机构与学校教育是怎样的关系?学校应当如何应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冲击?不久前,一篇“疯狂学而思”引爆家长群,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到底要不要报“学而思”?而这家培训机构是否真如文章所说,捆绑了无数家长和学生?

  除了校外培训机构疯狂扩张,这些年“小升初”政策也在频繁更迭,虽然其原意是为孩子减压,但没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出现了民校混战、公校私招、培训机构“抢坑”等乱象。

  2013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有关问题的意见》(教政法函〔2013〕15号),规定了“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接受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都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这是一场从上至下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的一个举措。问题是取消笔试后如何录取?

  某机构负责人承认,“过去小升初民校联考的培训份额大约占我们业务量的一半以上。”民校联考取消后,择优录取的方式则依赖各种竞赛证书或者合作机构的摸底考,不管哪一种,对培训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这也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疯狂扩张的土壤。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确有存在的必要,但也要加以整顿。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应是教育竞争的推手。教育培训机构也应推进素质教育,不应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顾明远表示,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破解培训机构“绑架”学校的困境。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有所作为,出台一些政策,抑制教育的无序竞争。首当其冲的是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教育竞争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教育恶性竞争的难题。

  随着家长和学生自己对成绩的过分追求,教辅机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巅峰时刻,大大小小的教辅机构遍布每个城市,不少教辅机构都吐糟竞争激烈。安徽六安市一家较大规模教辅中心教学部主任王润告诉记者,现在,这样的教育辅导中心并不好做:“就这一块来讲,准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些小的辅导机构,他打擦边球,他就不办这个东西,也就是找了几个辅导老师在一块,表面上学生到我这来上上自习,我给他解决解决问题,我并不是上课,并不是招生,所以他就不办这个东西。记者:这个东西办起来,流程走起来难吗?比较难的,审批比较难的,教育局审批都是比较难的。”

  王润介绍,严重困扰教辅中心发展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教辅中心老师的不固定性:“作为一个教辅机构最困扰的就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最尴尬就是有些老师刚培养出来以后,参加考研啊,考公务员啊,各种各样的形式,流动性比较大,我们这易百分还算不错的,有一只稳定的教师队伍,有些小的辅导机构,根本就没有稳定的教师,所以说很难发展起来。”

  不过,在和这位教学部主任的聊天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整个教辅行当,名义上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和监督,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审批上可以打上自习的擦边球,监管方面那就更无从谈起了:“(他们是过来突击检查,还是每季度、每半年去怎么样一次呢?怎么来监管你们的呢?)我们自己申报啊,主要是申报,他也会过来检查,到时候你要做申报啊。”

  面对可以说有内忧也有外患的行情,记者问王老师如何发展下下去,怎么建设自己的交付团队,王老师笑着说,一切向钱看:“吸引老师,讲白了,就是在待遇上提高,让老师在这里感到更有保障啊,工资保障、社会保障。最高能拿8000到1万吧。”

  各类教育辅导、培训机构呈现的诸多乱象中,资质和门槛问题是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吉林通化,市场上326多家各种辅导机构中,只有70多家具有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很多所谓“名师”就是刚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通化市教育局副调研员说:“很多热门的中小学培训机构有的甚至不能叫培训机构,就是个人家两个屋子,这些大多没有办学资格。咱们现在严格规定在校的老师是不允许出去讲课的,抓到惩罚的后果是非常严格的,那些所谓的名师很多都是刚毕业没有考上教师的大学生,水平高的大部分都在学校里。我们现在想处理这些辅导班也很为难,他们在工商登完记,也是正规的,只不过偷换概念了一下,不像买东西,这个东西假的就是假的,补习成绩你说上不去不来你这补了,不好处理。”

  教辅市场和机构当中,除了办学资质和师资,还有教学材料这个关键环节。说起辅导教材,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应该都买过不少。数据显示,我国接受学历教育的人群中,小学约1亿人,初中约5000万人,高中近4600万人。如此计算,教辅书年销售额有330多亿元。教辅市场持续高温,教辅书品类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选题严重同质化、印刷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书籍,这也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一科有的都好多中,不同的出版社出的,挑的时候确实也不知道咋去给孩子挑。有的听老师推荐推荐,听别的家长说说,就不知道给孩子选哪种辅导书比较好。”

  为了把这些编写质量低下的教辅材料堵在校门外,给学生购买教辅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河南省实行中小学教辅评议推荐制度。参加评议的教辅材料主要是与现行的中小学教科书相配套的同步练习册。教育厅将从中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并向学生推荐。小学老师陈瑞说:“我觉得好,现在这教辅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还有一些盗版的,家长买资料的时候都要问老师,咨询老师,我们买一些什么样的资料。我们跟学生家长推荐的时候也比较好推荐。”学生家长牛先生说:“教辅这块太杂了,评议评议人家先给你把把关,把质量不好的给滤一遍。家长这样也比较放心,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好。”

  执行教辅评议推荐制度过程中,如何保证公平公正,选出的教辅材料又是否真的质量过硬?河南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每次评议前,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成立省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进行评议:“我们建的有教材评审评议专家库,从库里随机抽取一些教师、教研员、还有相关教材出版专家,还有出版专家,主要是评议它的质量。评议的时候我们会制定有评议标准,评委们会从对我们教材的适合度,贴近度还有教辅的内容。”

  对此,河南教育学院教授徐玉斌认为,实行教辅评议推荐可以有效的避免教辅材料过度混乱的局面:“它有点像教材一样,实际上纳入教材体系了,教辅和教材的管理一样,都要上目录,这样的话至少说避免教辅材料过度混乱的这种局面,因为学校自选的话,有的学校老师没有这种能力,就使一下编制质量比价差得教辅进入学校,不仅增加学生负担,更主要是影响教学。”徐玉斌教授还建议,要使教辅评议达到最佳效果,不妨把作为用户的学生纳入评价队伍:“评议队伍本身,不要光由行政人员评,专家评,更要使用教材的老师和学生也要参与评。因为他们是使用者,不能说评什么东西最后用户不参加。比如说我要评一年级的教辅,可以让二年级的学生来参与。来判断教辅的质量和使用对学习的作用。”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国内专业标准的缺失使得教辅机构行业内部鱼龙混杂,辅导机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为行业整体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统一的全国标准的建立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第三方机构的认证与监管作用将日益凸显。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长熊丙奇说:“对于教辅机构来讲,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那显然是不合理的或者说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教育本身是个性化的,每个机构他可能也有自身的特色,我们希望所有的学校,千校一面。既包括学校的体制内的学校,同时这种培训机构它更加应该个性化发展,那怎样感觉这个问题?它实际上根据现在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我们今后的所有民办学校只要执行分类管理,教育培训机构他其实就是盈利性的民办教育,那盈利性的民办教育,它其实就已经应该实行(自)注册,同时注册的时候,这个其实就是对他的(听不清)。具体来讲其实有这种经营的资质,达到这种注册为公制的条件,同时如果进行教育培训的话,同时要增加有关教育部门的对他的教育的评估,因此这是通过这种资质的审核,它的注册来解决它门槛的问题,具体这个学校它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的师资从两个方面提高,一个就从我们所希望的专业评价,第二社会评价,按照国家整个教育管办分离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于民办培训机构是应该管办分离,就是对于体制内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他也应该管办分离,其中评的这部分,对于培训机构来讲,我要求是两个力量,一个是专业认证,第二个就是家长的选择,专业认证其实就是需要有独立的第三方来建立相应的这种评价的标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4387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