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国女性乳腺癌现状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由于纳入中国国家癌症登记系统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 13%,相比于欧盟的 32%,美国的 96%,所以我们在这篇综述中呈现的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存在局限。这一局限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数据的代表性,所以中国真实的癌症负担不能仅依靠来自癌症登记系统的数据。

  要想对癌症负担估计得更加准确,就必须扩大更具代表性的全国癌症登记系统。鉴于此数据缺乏完整性和代表性,恰当的使用现有资料合理分析将会有助于中国癌症控制政策的制定。另外,某些地方的一些区域(包括香港和台湾)与中国内陆有着相似的特定年龄组发病率和趋势,这表明地区差异或城乡差异模型和时间趋势也许是有依据的。

  2.1 发病率

  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认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每 10 万人 21.6 例。根据中国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乳腺癌是城市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农村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城市地区的 ASR(34.3 例 /10 万女性)是农村地区的 2 倍(17.0 例 /10 万女性)。

  社会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发病率最高,广州乳腺癌 ASR 为 46.6 例 /10 万女性,这一比率与日本接近(ASR:42.7 例 /10 万女性)。相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乳腺癌 ASR 可低于 7.94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 45-55 岁,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轻。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数据显示了乳腺癌的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出现在 45-55 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 70-74 岁之间,并且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2008 年,中国 16.6% 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等于 65 岁(美国为 42.6%),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 27.0%。

  之所以会出现 45-55 岁这个特定发病高峰,也许是因为存在着出生队列效应。在多数出生队列中普遍存在着月经和生育模式变化,以及其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影响。相似的出生队列效应在台湾和香港已经有报道,这一效应使得危险因子作用在年龄较轻的女性中凸显。

  2.2 死亡率

  2008 年,GLOBOCAN 报道,乳腺癌是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之后,第六大中国女性癌症死亡原因,ASR 为 5.7 例 /10 万女性。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城乡地区乳腺癌死亡率逐渐增长,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癌症登记资料逐渐提高。城市地区的 ASR 为 7.2 例 /10 万女性比农村地区(ASR:4.9 例 /10 万女性)高 46.9%。

  2002-2008 年之间城市死亡率增加了两倍,然而农村地区的死亡率却没有增加,城乡死亡率差异出现了反转(从 -2.3 例 /10 万女性到 3.6 例 /10 万女性)。这一反转归结于城市中 55-59 岁年龄组和大于等于 75 岁年龄组人群的迅速增长。

  我们用来自 32 个癌症登记系统的数据计算了死亡率也发病率之比。在城市地区,这一比值持续下降,从 2003 年的 0.22 下降到 2007 年的 0.18;在农村地区,这一比值从 2003 年的 0.32 下降至 2007 年的 0.28。这一变化说明,虽然调整后的年龄发病率急剧增加,但是死亡率相对于发病率而言增加得不明显。

  1992-1995 年,上海(中国工业化最发达的城市)乳腺癌患者 5 年生存率为 78%,相比较美国 1999-2005 年的 89% 来说,中国在控制和治疗乳腺癌方面可以实现突破。然而,启东市(临近上海的县级城市)1992-2000 年,乳腺癌 5 年生存率仅有 58%,这一巨大差距还需着手解决。

  我们推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农村地区比较低,而在社会经济较好的地区生存率将会与上海地区接近。为了消除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明确产生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760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