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有余数的除法的评课稿(2)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四: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

  优点就不说了,我说些建议

  1、这堂课引入有余数除法时只涉及到了包含除(几个一组)而没让学生平均分,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需要。如让学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学生就产生了认知冲突,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教学活动水到渠成,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课外拓展的还不够,因此学生掌握情况无法很好地进行对比。应再出示以下几类:

  请你来当小老师,判断对错.14÷4=3……2 13÷2=5……3 19÷4=4……3 18÷3=5……3

  猜数游戏.有一个数,除数是2,余数是几 为什么 如果除数是3,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除数是100,余数可能有几个

  篇五: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

  *月*日数学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此次由三年级陈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二课时。同样作为新教师的我觉得这次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想要开好一节课,必须经历备课、磨课,那过程是如此的辛苦。陈老师的这节课我已经听过两次,在磨课的过程中她非常认真,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被听课到今天在大教室里开课,我看到了她的进步,看到了她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这一天天公不作美,天气较闷热,在场听课的老师都有些按耐不住,但陈老师的“淡定”让我佩服。先抛开课的效果,能站在讲台上,她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者。借用当天评课老师的话语:“新手开车,把车开直了,并开到目的地,那就成功了。”现在我就谈谈对这节课的认识。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有余数的除法》是一节探索味极浓的课,这对于新教师而言较难把握。陈老师首先以15÷5=3(组)这一算式引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再从16、17、18、19盆入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进行列式,这样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给予学生探索的一个支点。第一次试教时的陈老师就像刚踏上征途一样,一心想赶快到达目的地,而忽视了周围美丽的风景;而今天的陈老师关注到了身边的风景,停下脚步慢慢欣赏,原来每一朵花都是那样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

二、 重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出示了四个有余数除法算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当发现“被除数一个比一个增加,余数也一个比一个增加”时,陈老师因势利导,追问学生:“如果有20盆花进行分组,余数会不会也增加变成5呢?”意味深长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感知余数不能为5。但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继续追问:“余数会不会是6、7?余数都是哪些数?”一连串的追问与学生的思维擦出了火花,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 猜想验证中生成

  “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教师设计了两个反问:“是不是所有除数是5的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如果除数不是5,还会存在余数比除数小吗?”通过反问引发学生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猜想。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本节课中陈老师给予学生充分验证的机会,利用汇报单(一)、(二),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中进一步理解,最后达到知识的建构。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听课时比较注重细节。细节一:陈老师课前摆了16颗珠子,但没有实施,原因是她忘记了,这一点引发我的思考。听课的老师能够一眼看穿珠子的用意,而我们则更应该将它做足做透。忘记不要紧,这一环节错过了,我们也是可以留在后续的探究中。早用晚用总归是用了,但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这也是我们新教师所缺少的教学机智。细节二:如何评价学生。好的评价能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简单的“你真棒”已经跟不上教育的节奏。如何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看来还得下一番功夫。

  爱拼才会赢!迈出了教育生涯的第一步,以后路会慢慢平坦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2303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