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评课稿之《物质的构成》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听了周老师的课,板书大气、条理清晰,教师自身极具有亲和力,仍保持一贯幽默、风趣的风格。周老师十分善于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且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渗透。但今天上课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方式,是否有待商榷呢?

评课稿之《物质的构成》

  一、实验是科学课的常态。实验是核心,思维是方法。本节课原有很多实验可以做,但很可惜,很多实验都没做。没做,却让学生去分析,,得结论,是不是太牵强了点呢?

  二、两个课时的内容并成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较多,学生负担较重,也显得重难点不够突出。且学生主体不够突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三、科学思维的渗透较为随意。如通过“挤压水”得出“有空隙”,然后直接得出“液体之间存在空隙”的结论。这是归纳方法的渗透,即从特殊到一般,其实这需要多种液体、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的。再如“搬煤”。一堆煤堆放在墙角,运走后留下的煤黑,说明了什么?有学生说:没搬干净。教师提问:能搬干净吗?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不能”,所以固体会扩散的结论。那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性呢?没有寻找证据而直接去得出结论是不是太牵强了点呢?我觉得如果先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到底是没搬干净,还是确实存在扩散作用),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证明,最后再回家找一找,试一试,这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会不会更好一点?

  四、科学应注重严谨性。如从氢气球变小作为气体扩散的实例,那教师是否应先给好前提条件,“气球扎紧了吗?”再如在讲液体扩散与温度有关的实验时,以同时滴入红墨水,哪个先变红作为扩散快慢参照的依据是否合理呢?其实如果从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应该是一起变红的。应该以相同时间内,变红的范围,或者哪个先完全变红等依据去判断会更为合理一些。

  由此,我也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理清重难点,突出小组活动,以实验为情境,让学生从实验情境中发现问题,再自行解决问题,或许会更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2757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