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评课稿(2)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我觉得,要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关键是看二点: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不看重表面外在热热闹闹的形式,如活动人次,时间等等。如果老师问了好多学生,终极的目的,是要求答案与老师设计的一模一样,或与教学参考资料中的说法一字不差,我看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尽管学生活动不少。

  本节课的教学,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在处理教材时,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一开始的学习,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这样的一个导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设计,结果学生跃跃欲试,想出多种方法量,有的用书量,有的用笔量,有的用文具盒量,还有的用手来量……,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认识1厘米时,老师先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 厘米的?

  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巩固练习最后两道题是很有特色的设计,其中一题:用断尺量线段的长,老师提出两个问题,1、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2、这一条线段长是几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说这道题是半开放式的习题,这条线段长是4厘米,答案是固定的,但思考方法却是多角度的,有的用一段一段地数的方法,有的用直接看的方法,还有的用计算的方法等等,这一题的设计,训练了学生在非标准状态下,怎样看线段的'长度,怎样算线段的长度,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最后一道题,老师出示一条长24厘米的纸条,要测量这条纸条的长度,这把直尺(20厘米长)不够用,谁有办法量出纸条的长度呢?这是一道完全开放题,为学生创造提供了空间,学生操作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总结了3种量度方法:1、用直尺量两次;2、用两把尺子量;3、对折量,长度相加。量线段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用不够长的直尺量纸条,这是生活中很实在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我觉得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数学课堂教学。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在一个文件中指出,在数学课堂里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也许将会使更多的学生首次体验到科学女皇赋予该学科美感。因此,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设计“开放式”问题、习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放一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节课也有几个值得商讨的地方:

  1、这节课一开始认识1厘米的时候,老师介绍0→1是1厘米,这里学生的学习很顺利,进而转入1→2是几厘米的学习,这时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以0为起点的认识水平,因此当老师问1→2是几厘米的时候,学生很自然说1→2是2厘米,这并不奇怪,这是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这时老师应该强化起点,引导学生看清楚1→2起点是1,而不是0,这样引导的话,学生就会顺利说出1→2也是1厘米,从而不会出现纠缠不清的局面。

  2、用断尺量线段的长,这道题的设计很巧妙。

  老师提问: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折断了一半。学生这样的回答不太准确,老师及时引导。因为如果这把尺子是0→16的,折断一半就是8厘米,因此,学生说因为折断了一半所以不是8厘米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说4→8里只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而不是8厘米。

  3、最后一道练习题,用尺子量一条比尺子长的纸条不够量,怎么办?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有量两次的,有对折来量的,这道题设计很精彩。我认为如果在这道题后面再多加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就更好了。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1)可以回应开头的引入新课,用不同标准来量,结果不同,但都用厘米来量,结果一样,进一步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可以让学生讨论:量桌子的长尺子不够长,可以象量长纸条一样,把桌子对折来量吗?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渗透了要善于分析事物特点,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评课稿

2.认识厘米评课稿

3.认识厘米评课稿范文

4.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评课稿

5.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评课稿

6.《认识厘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

7.认识正比例的量评课稿

8.量与计量的评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21081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