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试题】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

  ⑴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二

  (1)这首壮词在写法上是散文化的,可分为四个层次,层次清晰。请概括出四个层次的层意。

  答: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层。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 华”的回忆。第二层由“到而今”三字起笔,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说身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第三层“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最后三句为第四层,写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2)这首词上片描绘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下片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对比手法。上片是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下片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为下文写作者心中宿愿,埋下伏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ci/5705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