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吊古战场文》原文及作品赏析(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译文】

  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象一条带子弯曲萦绕,远处无数的山峰重叠错乱。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蓬蒿断落,野草萎枯,寒气凛冽有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覆没全军。时常有鬼哭的声音,每逢阴天就会听到。”真令人伤心啊!这是秦朝、汉朝,还是近代的事情呢?

  我听说战国时期,齐魏征集壮丁服役,楚韩募集兵员备战。士兵们奔走万里边疆,年复一年暴露在外,早晨寻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结冰的河流。地远天长,不知道哪里是归家的道路。性命寄托于刀枪之间,苦闷的心情向谁倾诉?自从秦汉以来,四方边境上战争频繁,中原地区的损耗破坏,也无世不有。古时称说,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军队为敌;后来不再宣扬礼乐教化,武将们就使用奇兵诡计。奇兵不符合仁义道德,王道被认为迂腐不切实际,谁也不去实行。唉哟哟!

  我想象北风摇撼着沙漠,胡兵乘机来袭。主将骄傲轻敌,敌兵已到营门才仓卒接战。原野上竖起各种战旗,河谷地奔驰着全副武装的士兵。严峻的军法使人心惊胆战,当官的威权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贱。锋利的箭镞穿透骨头,飞扬的沙粒直扑人面。敌我两军激烈搏斗,山川也被震得头昏眼花。声势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电奔掣。何况正值极冬,空气凝结,天地闭塞,寒气凛冽的翰海边上,积雪陷没小腿,坚冰冻住胡须。凶猛的鸷鸟躲在巢里休息,惯战的军马也徘徊不前。绵衣毫无暖气,人冻得手指掉落,肌肤开裂。在这苦寒之际,老天假借强大的胡兵之手,凭仗寒冬肃杀之气,来斩伐屠戮我们的士兵,半途中截取军用物资,拦腰冲断士兵队伍。都尉刚刚投降,将军又复战死。尸体僵仆在大港沿岸,鲜血淌满了长城下的窟穴。无论高贵或是卑贱,同样成为枯骨。说不完的凄惨哟!鼓声微弱啊,战士已经精疲力竭;箭已射尽啊,弓弦也断绝。白刃相交肉搏啊,宝刀已折断;两军迫近啊,以生死相决。投降吧?终身将沦于异族;战斗吧?尸骨将暴露于沙砾!鸟儿无声啊群山沉寂,漫漫长夜啊悲风淅淅,阴魂凝结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阴云厚积。日光惨淡啊映照着短草,月色凄苦啊笼罩着白霜。人间还有象这样令人伤心惨目的景况吗?

  我听说过,李牧统率赵国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开辟疆土千里,匈奴望风远逃。而汉朝倾全国之力和匈奴作战,反而民穷财尽,国力削弱。关键是任人得当,哪在于兵多呢!周朝驱逐狁,一直追到太原,在北方筑城防御,尔后全军凯旋回京,在宗庙举行祭祀和饮宴,记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适。君臣之间,端庄和蔼,恭敬有礼。而秦朝修筑长城,直到海边都建起关塞,残害了无数的人民,鲜血把万里大地染成了赤黑;汉朝出兵攻击匈奴,虽然占领了阴山,但阵亡将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实在是得不偿失。

  苍天所生众多的人民,谁没有父母?从小拉扯带领,抱着背着,唯恐他们夭折。谁没有亲如手足的兄弟?谁没有相敬如宾友的妻子?他们活着受过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过而遭杀害?他们的生死存亡,家中无从知道;即使听到有人传讯,也是疑信参半。整日忧愁郁闷,夜间音容入梦。不得已只好陈列祭品,酹酒祭奠,望远痛哭。天地为之忧愁,草木也含悲伤。这样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为死者在天之灵所感知,他们的精魂也无所归依。何况战争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人民难免流离失所。唉唉!这是时势造成,还是命运招致呢?从古以来就是如此!怎样才能避免战争呢?惟有宣扬教化,施行仁义,才能使四方民族为天子守卫疆土啊。(孟斐)

  【解析】

  背景:唐玄宗好大喜功,轻启战端,连年征战,以致民不聊生。

  对古战场环境的描写:荒凉肃杀的景色 (实景)

  1. 平旷的沙漠无边无际,看不到人影 (环境)

  2. 河水像带子般环绕;群山起伏,纵横交错 (环境)

  3. 一片阴暗愁惨,风声凄厉,白日昏暗,寒气凛冽如同降霜的早晨 (天气)

  4. 飞蓬根断,野草叶枯 (植物)

  5. 鸟儿高飞,不肯著地;野兽奔跑,孤单失群 (动物)

  悲伤;感慨战争从古至今不断发生,以致死伤无数

  突出战争之可怕,使人们讨厌战争

  铺写士兵生活的苦况:

  1.连年征战,居无定所,长期露宿山野;2.生活艰苦,晨早放牧,晚渡冰河;3.归家无期;4.时刻身处险地;5.心中郁结无人倾诉。

  战祸连年的原因:君主不再宣扬教化(「文教失宣」),当政者崇尚武力。

  感受:惊叹文教失宣而致战祸连年。

  铺写敌我交战时、战后的惨况:

  交战时:敌我双方搏斗激烈,山川为之震动。胡人占了天时地利,在寒冷括大风沙的环境下,截夺军粮,从侧面攻打我军,利箭不断穿进士兵的骨裏。最后,人力和兵器也耗尽了,有的投降,有的战死;战死士兵的数目惊人。侥幸生存的则心情矛盾,不知继续苦战,还是投降。

  交战后:一片死寂,鸟儿和山野寂静无声,只听到风声。月色昏暗,天气寒凉,遍地霜雪,士兵的亡魂则聚集此地。

  认为世间最悲伤的莫过於此。

  写出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从以警惕君主要宣扬文教,以避免战争

  引用4个史例,提出择贤任能之重要

  正面:1.战国时赵国任用李牧,大破林胡,迫使匈奴遁逃,开拓千里的疆土,使外族不敢再侵犯边境;2.周朝时任用尹吉甫,赶走猃狁,在北方筑了长城后,全师而还;返国后设宴庆贺,君臣气氛和睦。

  反面:1.秦代大量征召人民修筑长城,结果死伤无数;2.汉代倾尽全国财力和人力政击匈奴,结果虽取得阴山,却弄至国家财尽人疲,死伤无数。

  写作方法:引用史例;对比;借古讽今

  作用:借古讽今,讽刺唐玄宗如秦汉的君主一样,结果只会得不偿失;此外,亦希望唐玄宗应向周/朝的君主学习,任用贤能才是避免战争的方法。  铺写战争为人民及家人带来的痛苦

  1.不知道亲人是生是死;2.即使有亲人的消息,也是半信半疑;3.终日忧愁,连睡觉也梦见亲人;4.接到亲人的坏消息,在家中望著天崖哭祭;5.吊祭亲人时,鬼魂不到,担心他魂魄不知依附何处;6.战后百姓将要面对饥荒或天灾,人民到处流离失所。

  无可奈何

  提出解决方法:用文德使四方异族归顺,各为天子守土,就可消除战祸。(「守在四夷」)

  对战争的观点:

  1. 并不是完全反战,赞同保卫国土的战争,只反对不义之战(因好大喜功而引发的战争);

  2. 认为任人得当是战争致胜的关键;

  3. 提出避免战争的方法:(a)宣扬文教,使外族为朝廷镇守边疆;(b)善用武将,以驱逐外族,全师而还。

  写作手法:

  1. 文体:文赋

  2. 多用「兮」(xi)字:兮字是助语词,句中用兮字使,使人读起来声调抑扬,节奏流畅

  3. 正反对比:用周赵之史例对比秦汉之史例,带出择贤任能之重要。

  4. 引用史例:引用周/赵/秦/汉的史例,,带出择贤任能之重要。

  5. 借古讽今:如「秦欤?汉欤?将近代欤?」中「近代」暗指唐代。

  【作者小传】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又曾中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载(752)迁监察御史,因弹劾当朝权相杨国忠的私人而遭排挤,徙为右补阙。安史乱起,陷入叛军之手,署为凤阁舍人。乱平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从此因自惭而淡于宦进。肃宗上元中,召为左补阙、吏部司封员外郎,称病不拜。后来参李岘幕府,授验校吏部员外郎衔。不久即因风湿症辞官。隐居于山阳(今江苏淮安县),率领子弟务农为生。晚年崇信佛法,不甚著述。李华文词工丽,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又与韩衢、何长师、卢东美为友,江淮间号为“四夔”。当时士大夫多求他作家传、墓碑。他为著名循吏元德秀所作的墓碑,颜真卿书写,李阳冰篆额,被称为“四绝碑”。有《李遐叔文集》。

【精选《吊古战场文》原文及作品赏析】相关文章:

1.精选《原毁》原文及作品赏析

2.吊古战场文原文翻译

3.马说-原文及作品赏析

4.《师说》原文及作品赏析示例

5.《卖油翁》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6.送董邵南序原文及作品赏析

7.关于《捕蛇者说》原文及作品赏析

8.与于襄阳书原文及作品赏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4038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