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语第三章的原文及翻译(4)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评析】

  在《论语》中,孔子对管子曾有数处评价。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对管仲的肯定性评价。

  【原文】

  323 子语(1)鲁大师(2)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从(4)之,纯(5)如也,皦(6)如也,绎(7)如也,以成。”

  【注释】

  (1)语:音yù,告诉,动词用法。

  (2)大师:大,音tài。大师是乐官名。

  (3)翕:音xī。意为合、聚、协调。

  (4)从:音zòng,意为放纵、展开。

  (5)纯:美好、和谐。

  (6)皦:音jiǎo,音节分明。

  (7)绎:连续不断。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评析】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全面,乐理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欣赏水平。

  【原文】

  324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原文】

  325 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评析】

  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原文】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评析】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论语第三章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2.论语第三章原文和翻译

3.论语-原文及翻译

4.论语原文及翻译

5.《论语》原文及翻译

6.论语的原文及翻译

7.论语原文翻译

8.论语十六原文及翻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5911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