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

  3 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

  4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

  5 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

  6 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

  7 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 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第十一章

  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3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1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 走)。

  2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

  3 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

  4 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

  第十二章

  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 之货令人行妨。

  2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1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 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2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第十三章

  1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3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1 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

  2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 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

  3 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 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4 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 得普天下的信靠。

  第十四章

  1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2 此三者不可致诘4,故混而为一。

  3 其上不 ,其下不昧。

  4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5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6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7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1 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 “微”。

  2 “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

  3 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

  4 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

  5 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

  6 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

  7 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

  第十五章

  1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2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3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4 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

  1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识。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 容他:

  2 其审慎好像冬天过江,谨守好像畏惧四邻,恭敬严肃如同作客,流逸潇洒如同化冰,纯朴 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好像浑沌不清。

  3 谁能沉淀混浊的,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的,使之徐徐复活呢?

  4 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

  第十六章

  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3 归根曰静。

  4 静曰复命。

  5 复命曰常5,

  6 知常曰明。

  7 不知常,妄作,凶。

  8 知常容,容乃公,

  9 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

  10 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1 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 脉。

  2 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

  3 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

  4 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

  5 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

  6 认识永恒便是光明。

  7 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知常曰明。

  8 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

  9 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

  10 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

  第十七章

  1 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1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 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

  2 信实不足,才有不信。

  3 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 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第十八章

  1 大道废,有仁义。

  2 智慧出,有大伪。

  3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30145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