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8)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五十九章

  1 治人事天,莫若啬。

  2 夫为啬,是谓早服。

  3 早服,谓之重积德。

  4 重积德,则无不克。

  5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6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7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8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1 治理人事,侍奉上天,最重要的是惜爱。

  2 唯有惜爱,是警醒预备。

  3 警醒预备,即所谓厚积恩德。

  4 厚积恩德,则无往而不克。

  5 无往而不克,则力量无限。

  6 力量无限,就可以治理国家了。

  7 国家若有母亲,就可以长久。

  8 (母亲)就是那根深蒂固、永生盼望之道。

  第六十章

  1 治大国,若烹小鲜。

  2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3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4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5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1 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一样。

  2 以道来统辖天下时,鬼怪不作祟于人。

  3 不仅鬼怪不作祟于人,神只也不伤害人。

  4 不仅神只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

  5 这样,两相和好,互不伤害,德就交汇融合于道,归入其源头了。

  第六十一章

  1 大国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2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3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 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1 大国如果谦卑处下,慈柔如母,就能成为天下汇归之处。

  2 母性常常胜于雄性,就在于她能安安静静,处身卑下。

  3 所以大国若对小国谦卑处下,便能得著小国的信赖。小国若对大国谦卑处下,便能得著大 国的信任。所以,或者因谦卑处下而得著,或者因谦卑处下被得著。大国不过想兼蓄小国 ,小国不过想见容于大国。若要让两者都得著自己所谋求的,大国谦卑处下是最要紧的。

  第六十二章

  1 道者,万物之奥14>。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2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3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4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1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

  2 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 弃绝呢?

  3 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 进这大道里呢!

  4 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著,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 是天下最尊贵的啊!

  第六十三章

  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3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1 把清静无为当成作为,以平安无事作为事情,用恬淡无味当作味道。

  2 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

  3 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 事,必从细微处著手。

  4 所以,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5 轻易的许诺,必不大可信;看起来容易的,到头来必难。

  6 所以,圣人犹有艰难之心,但终无难成之事。

  第六十四章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 乱。

  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1 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 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

  2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3 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 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

  4 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 有失败的事了。

  5 所以,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 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

  第六十五章

  1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2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4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1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

  2 世人所以难管理,就因为人的智慧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 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3 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能永远记住这个法则,就叫至高无上的恩德。

  4 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然 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顺的啊!

  第六十六章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30145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