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3)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解题指导

  一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意思是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这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即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1)紧接着这句话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

  (2)第二段叙述庄宗和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3)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2.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以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二

  与 1.给。

  2.读yú,通欤。

  3.为,给,替。

  4.和。

  5.亲附,亲近。

  归 1.归附,归依。

  2.返回。

  3.归还。

  4.归聚,汇聚。

  易 1.容易。

  2.轻易。

  3.替代。

  告 1.祭告,祷告。

  2.告诉,告知。

  3.上报,报告。

  4.祭告,祷告。

  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5、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旨鲜明,阐述的道理比较简单,布局谋篇也不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教师的简要提示读懂课文。

  这篇课文与《六国论》都是史论,都是借古讽今之作,又是同时代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语言特色,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充沛的语势和酣畅的文气。

【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相关文章:

1.《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2.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参考

3.《伤仲永》译文及注释

4.《原毁》译文与注释

5.《竹石》译文及注释

6.伶官传序课文与翻译

7.《口技》译文及注释

8.诗歌翻译译文及注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30815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