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游石门诗序原文及翻译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游石门诗序原文及翻译

  此序为《游石门诗》而作,诗所不及言的则详于序,故序记述游踪所至,风物之美,以及心之所感发。下面请看游石门诗序原文及翻译!

  游石门诗序原文及翻译

  游石门诗序1

  【第一段】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2,一名障山3。基连大岭,体绝众阜4。辟三泉之会5,并立而开流6,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7,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8,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9,人兽迹绝,径回曲阜10,路阻行难,故罕径焉11。

  【注释】

  1、录自吴宗慈撰《庐山志》卷十。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仲夏,慧远大师携同僧徒同趣三十余人,包括当时的十八高贤,“因咏山水”,杖锡而游石门涧,写下了这首探究人间与佛境、生命与死亡的诗篇。此作共分序言和诗作两部分。在序言中,慧远法师先是写了庐山石门涧的自然风光,从其名称的由来,到风云变化的奇景佳境,再转至自然万物给予人们的启示。娓娓道来,丝丝入扣,最后发出了“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之叹,令人深思。诗的前四句写游石门的因缘,乃是同仁所倡,非自己一时兴之所至而为。接下来一段为六句,是诗人在石门涧游览时近乎于仙人般的感受。结尾四句则说出了世间本无生死之分,万物皆归于无。

  慧远法师等人集体出游,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组团文化旅游”,不少史学专家认为,慧远大师所写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游记。宋陈舜俞《庐山记·序山北第二》:“匡山集亦二十卷,景福二年尝重写。明道中,为部使者刑部许申所借。今庐山略记并游石门诗序刊石于寺,皆因集中本云。”因此,慧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均曾收录于慧远《匡山集》之中,而且曾刻石于东林寺。清代蔡瀛《庐山小志》在谈到这首诗时也说:“是诗为慧远所作,旧志误以为题上庐山诸道人为作者名,今天据顾祖禹《方與纪要》订正。”故而,《游石门诗并序》应为慧远所作。清人钱谅臣也认为此诗为远公所作,他写的《石门涧》诗中说:“远公《石门诗》,大雅发清润。”

  石门,即石门涧,庐山西面,天池、铁船二山并峙如门,称为“石门”。《后汉书·地理志》:“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仞,有瀑布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记载:“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

  2、精舍:本是僧人讲学、读书之所,后也用来称佛寺。这里指东林寺。

  3、障山:即庐山,庐山又名南障山。

  4、基:山脚。体:山体。众阜:群山。

  5、三泉:庐山虽有三泉天下闻名,但这里的三泉并非确指,只是言其多。会:汇聚。《说文》:“会,合也。”

  6、并立:指天池峰与铁船峰并立。开流:指石门涧瀑布似将两峰辟开而奔流。

  7、蒙形:蒙,覆盖。西汉杨雄《方言》:“蒙,覆也。”蒙形,即朦胧的景观。表:显示。此句意思是说,石门涧瀑布与溪流的水雾之气,覆盖着周围的岩石,使之状貌昏暗奇特。

  8、旧俗:本是指旧的传统习惯,这里指民间传说。

  9、悬濑:高悬的石门涧瀑布。《说文》:“濑,水流沙上也。”

  10、径回曲阜:小路在山谷之间曲折盘旋。

  11、罕径:道路稀少。

【译文】

  石门在东林寺南方大约十余里处,它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障山”。山脚和周围起伏的群岭相连,山体超越身边的山脉独自矗立。众多的山泉在这里汇合,两峰并肩而立,涧水从中流出,倾斜的危岩在水中映出倒影,朦胧的景色水雾般覆盖着大自然,因此才有了石门这个名字。这里虽然是庐山的一角,但确实是一大奇观。它的奇丽只在民间传说中代代相传,真正亲眼看过的人却并不多。因为瀑布湍急,人兽无法到达,山上的石径往复曲折,阻碍重重难以行走,所以,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

【第二段】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1,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2。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3,咸拂衣晨征4,怅然增兴5。虽林壑幽邃,而开途竞进6;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7。既至,则援木寻葛8,历险穷崖9,猿臂相引10,仅乃造极11。于是拥胜倚岩12,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13,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14,重岩映带其后15,峦阜周回以为障16,崇岩四营而开宇17。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18,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19。文石发彩,焕若披面20;柽松芒草,蔚然光目21。其为神丽亦已备矣22。

【注释】

  1、释法师:此处是慧远自谓。释,本是释迦牟尼的简称。东晋时,在高僧道安的倡导下,成为中国汉族佛教僧人、尼姑的姓氏。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安传》:“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后获增一阿含,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既悬与经符,遂为永式。”隆安四年:隆安为东晋安帝年号,四年即为公元400年。仲春之月:即农历二月。

  2、杖锡:拄着锡杖。锡,僧人所用持的锡杖,亦称禅杖。杖头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

  3、交徒:朋友和门徒。同趣:志趣相同的人。都是指和慧远一同游览的兴趣相同的僧俗。

  4、拂衣:整理衣装。晨征:起早远行。

  5、怅然:惆怅的样子。增兴:增加兴致。

  6、开途:打通道路。竞进:争先前进。

  7、悦:喜欢。安:满足。此句意为每个人都为自己能看到喜欢的景色感到满足。

  8、援木:攀援树木。葛:一种植物,指山中荆草。

  9、历险:翻越险峰。险,险要的地方。穷崖:搜求水岸。《说文句读》:“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10、此句意为攀登者猿猴那样伸长手臂,相互牵拉。

  11、仅乃:仅仅是,这才。造:造访。极:顶点。此句意为,历经艰难才到达了石门涧险峰的.顶点。

  12、拥胜:名胜环绕。倚岩:倚靠山石。

  13、七岭:指庐山的七座主要峰岭。

  14、双阙:阙,宫门外两边的楼台。此处形容石门涧对峙的悬崖,如同双阙。

  15、映带:景物相互映衬。刘长卿《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春风万顷绿,映带至徐州。”

  16、周回:四周环绕。障:屏障。

  17、崇岩:高高的山峰。四营:营,围绕。宇:指上下四周整个空间。这句话是说,险峰四周围绕,而峰峦之间宽大的山谷,又使空间非常开阔。

  18、触:接触,触动。类:同类,类比。触类语出《周易·系辞上》:“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唐孔颖达注:“触类而长之者,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19、渌渊:清澈的潭水。镜净:镜子一样明净。天池:庐山西北天池山顶有二池,相传为文殊菩萨双手插石而成,后合二为一。

  20、文石:彩色的石头。发彩:光芒闪烁。焕:鲜明,光亮。披:打开,展开。此二句意为彩色的石头散发着光彩,鲜明得如同展开了美丽的面容那样。

  21、柽(chēng):河柳。芒草:又名莽草,状如石楠而叶稀。蔚然:形容草木茂盛。光目:使人眼睛清爽明亮。此二句意为各种草木生长茂盛,耀人眼目。

  22、神丽:神奇美丽。备:完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32083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