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与译文(4)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言辞的没有暇疵,善于计算的不用器具。善于关门的不用门插,却无人能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

  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无人被弃之不顾;一直善于挽救万物,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承袭、传递光明。

  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不爱惜其资财,那么,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智不割。

  【译文】:

  知道其雄伟强壮,却甘守雌爱柔顺,而成为天下的溪流。作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恩德与他同在,(使人)复归于纯洁的婴儿。

  知道其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而成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作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永恒的恩德至诚不移,(使人)复归于无限的境界。

  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天下的虚谷。作为天下的虚谷,永恒的恩德充足丰满,(使人)复归于存在的本原。

  这本原化散在不同的人身上,成为不同的器物。圣人使用他们,而成为掌权者。

  如此,至大的智慧是浑然为一、不可分割的。

  【老子·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用人为的努力去赢得天下,我看达不到目的。天下是神的器具,不是人为努力就能得著的。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

  世间是这样:有占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舍的;有哈暖气的,就有吹冷风的;有促其强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载的,就有颠覆的。

  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

  【老子·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

  良善自会结果,无须强夺硬取。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骄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强。

  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这不是出于道。不是出于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老子·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 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 礼处之。

  【译文】:

  兵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万不得已而用之,也是以恬淡之心,适可 而止,打胜了也不当成美事。以打胜仗为美事的人,就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 是绝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所谓兵,是不吉利的东西,万物都厌恶,得道的人不用它。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战时以 右方为贵,因为左方表示吉祥,右方代表凶丧。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以凶 丧来看待战事。杀人多了,就挥泪哀悼;打了胜仗,也像办丧事一样。

  【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体,虽然精渺微小,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

  天地相和,降下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

  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 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

  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识透别人,算有智慧;能识透自己,才有光明。

  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

  知足的人富有。

  攻克己身、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

  持守本相、不失不离的人可以长久。

  肉身虽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长生。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万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夸自诩。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不彰明昭著。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 仍然不以主宰自居,这样,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32186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