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籍收藏家的生涯(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古籍收藏痴 杜衡权

  广州西关古玩城“知好乐”书店、厚重的汉简体而闻名于岭南书画界,更因其三十多年来痴迷各种古籍、碑帖,不惜血本收藏抢救上万册珍贵古代线装书而为人称道。

  出身书香门第的杜衡权,一家世代嗜书如命。祖父是读书人;父亲五十年代旅英归来时,带的行李主要也就是几大箱书籍,其中不少还是当年被八国联军劫走的珍贵图书。家庭的文化浸淫,可惜“文革”时杜家二度被抄,那些珍贵的书也毁于一旦。後来,杜父嘱咐他,一定要尽力收集一些线装古籍。杜父说,起源於宋代的线装书,一直流传到民国期间,每本线装书都是一段历史,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杜衡权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三十多年来他跑遍大江南北,收集各种各样的线装古籍,包括碑帖、画册和经、史、子、集等,经其抢救整理的,达一万册以上。其中下少是非常珍贵的版本。如《圭峰山定慧禅师傅法碑》(明代拓本)、《汉礼器碑》(清代拓本)、《尚论书》(清代手抄本)、线装《二十四史》、《石门颂》拓本等等。杜衡权说,他将来要将这些收藏全部捐献给国家。

  其实;杜衡权从十岁起,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各种线装古籍。那时候,广州纸行路、东川路的废旧图书收购站里,经常会有些被清理出来的线装书,杜衡权守候在收购站附近,经常会有不少意外收获。

  上世纪八十年代杜衡权刚结婚那年,他带着二千多元钱携新婚妻子到北京度蜜月,进京的第一天,他就在一书店中发现了一堆堆的线装书,爱不释手,一口气买下了几十本,结果,身上的钱花得剩下回广州的路费了,他们只好提前结束蜜月旅行。这是杜衡权真正系统收集线装书的开始。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杜街权高薪受聘为天津某酒店老总。这从经济上为其收集整理线装古籍的爱好提供了支援。而在有京城后院之称、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天津工作,又为其收集更多珍贵古籍提供了不少机会。平时,只要一有空,杜衡权就会往古籍书店、古玩街、旧书市场钻,他还利用各种渠道,摸清了天津城内藏书家的情况,只要哪家有书转手卖出,他总会及时赶到。

  碰到合意的书,杜衡权从来是不吝惜手中银子的,虽然他本人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平时,为求一套珍贵的线装古籍,花上成千上万对他来说不是什么稀罕奇事。九十年代中期,在一次书展上,他为了一套清代大字版的《二十四史》等古籍,曾倾尽当时家中所有的六万元积蓄。而迄今为止,他所做出的最大一次购书举动是在一九九一年。当时天津南开大学的一位教授辞世,杜衡权花了十六万元将其所遗留的六大书架书全部买来运回广州。所花的十六万元,几乎是其一年的薪水

  收集来的线装书,由於年代久远,步少都巳残破不堪,或残缺下全,杜衡权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小心翼翼地将书修补、装订、拓裱,同时,还多方寻求古籍的残缺部分。曾经有一次,他花两百多元买来一团烂竹纸,将其泡在水中,让其慢慢断关,然後逐字裱出,发现这竟是罕见的《石门颂》拓本!这一整理过程花费他一年多的时间。在收集、修补、抡救、整理、阅读古籍的过程中,杜街权业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古文知识,在古籍版本学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厚。

  几年前,杜衡权辞了天津的工作,在广州开了一家专营古籍的个体书店。如今,只要走进这家书店,就可找到从明到清末、民国的木刻,石印、活字、珂罗版、稿本、抄本、百衲本、拓本等各种线装书。虽然在广州爱好古籍者寥寥可数,杜衡权古籍书店的生意自然也下见好,但杜衡权乐此不疲,他也省去了每卖一部古籍就就心痛的烦恼。在这里,他可以随时徜佯在古籍的海洋中,与有相同嗜好的书友,把茶相叙,交流藏书经验和资讯。从买古帖碑拓到渐渐爱上古籍,见到好书,总是兴奋得夜不能寐,而他在书斋中也常可修心养性,时时拿出珍贵的碑帖挥毫临摹,其乐无穷。杜衡权自幼爱好书法,少年时即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景舒临池,刻苦潜心钻研古今大家作品,特别在汉简、隶书法方面独具心得,形成自家风格的容“金、石、简、篆、隶”一体优点的书法,深受同行及收藏、学习爱好者赞誉。所以,他取《论语》“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之意,将书店命名为“知好乐”,亦称“杜衡权书法工作室”。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411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