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韩翃《宿石邑山中》阅读答案参考及翻译赏析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请简要分析,诗题中“宿”字是如何隐含于景物描写中的。(4分)

  (2)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帖,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4分)诗人截取暮宿和晓行几个片段,将“宿”字隐含其中。一、二句写暮宿,高山直插云天,群山苍茫变化莫测,“迷”字暗示夜幕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2分)三、四句写晓行,于是有了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2分)“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

  (2)(4分)“飞”字好。描绘了在寂静的拂晓中刚刚还看到的明月突然飞到浓密的树中的情景,(2分)给宁静的氛围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2分)“隐”字好。描绘了清晨晓月隐于树中的静寂画面,(2分)体现了旅人晓行的孤寂与艰辛。(2分)

  (只答出某字好却无分析,不得分。)

  3、赏析“飞”字的妙处。

  答:“飞”字妙在化动为静,月本来运动不那么明显,仿佛不动,用了“飞”字,写出晓月运动极为迅速的特点。“飞”又明写月而暗写浮云,浮云飘飞,使时隐时现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树丛里迅飞,所以,一个“飞”字,既是写月,也是写云。

注释:

  ⑴山霭(ǎi):山中的云气。

  ⑵秋河:指天上的银河。[2]

  [3]迷:分辨不清。

  [4]暂:短暂,突然。

解释

  白云散乱地漂浮在天上,不与山一边高,山中的云气使人难以分辨眼前的景物。

  清晨,月亮短暂地穿行在高高的树林里,银河被千千万万座山峰阻隔在了西边的天上。

  作者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载进士第。公元762年(肃宗宝应元年)为淄青节度使幕府从事。后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

韩翃《宿石邑山中》阅读答案参考及翻译赏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295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