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墨子·鲁问》原文附译文赏析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①,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③为:通“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都:大邑,城市

  B.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豆:豆类植物

  C.曰:‘莫若我多!’其可乎?莫:没有人

  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不用仁义”的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②我攻郑,顺于天之志

  ③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 ④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

  ⑤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⑥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

  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

  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3分)

  (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3分)

  (3)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3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606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