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等过山吗?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谈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

  (点评:设计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学习两首古诗作铺垫)

  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的资料自学。

  2、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设计自学的环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都有景物描写。写的什么?(借机解题)

  《题西林壁》——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登飞来峰》——飞来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我们平时学得比较多的是唐诗,由于唐诗几乎把所有的艺术领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诗人只能另辟蹊径,这样他们在让宋词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在诗歌领域也开创了哲理诗这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智慧之花。)

  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首的来品悟。

  (点评:在开课伊始,即将两首古诗全盘托出,以初知大意为整合基础,聚焦两首诗的共性,将两首诗巧妙的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知人、知时,整体论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shi/5871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