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思考探究(2)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拓展、比较、迁移”的可行性。

  实行‘“拓展、比较、迁移”,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会不会冲淡原有的教学计划?甚至造成“‘邯郸学步,失去故行”的恶果?对此我曾迟疑再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但教学中必须把住以下几点:

  1)阅读“选文”前,先简要介绍‘.选文”与课文的相似点,使学生阅读前心中有数,以真正达到拓展的目的。

  2)"选文”的难度应与课文相当,文字上不艰深,利于学生积累实词、虚词,与课文有可比性,利于学生分析比较。

  3)限制“选文”篇幅,合理选择比较点。对一些适合课文内容但篇幅太长的文章可摘其精要处,比较的内容也不应面面俱到,对于一个单元内有相似点,可比性的两篇文章,可用其中一篇作选文。

  4)加强注释,增强针对性,突出训练重点,对““选文”的难点,注释可详细一些,着重强调拓展知识的掌握,迁移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最根本的在于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把课文作为解决同类问题的’“钥匙”,把“选文”作为加强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和练习,扩大阅读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对“拓展、比较、迁移”的理论思考

  1.符合心理发展规律。拓展、迁移必然会增加课堂容量。容量过大,会使学生顾此失彼,茫然无措;但适当地增加课堂容量在教学中会收到好效果。从心理学看,容量大,学生便会有紧迫感,神经系统紧张,脑活动量也相应增大。前苏联教育理论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赞科夫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在数十年教学实践以后提出了‘“高难度原则”,‘“拓展、比较、迁移”正是“高难度原则”的实践。同时由于学生的活动多是识记、思考、讨论,教学要求也并不一定一步到位,急于求成,故这种“高难度”产生的紧迫感不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词、虚词的量的积累,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后,这种“紧迫感”还能转化为一种“充实感”。

  2.符合学生主体论认识。(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拓展、比较、迁移,就可把大量的学习内容如字词的认识、特殊用法的辨析、句式的理解、段意的归纳等交给学生去完成,对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的分析也应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就会步人良性循环。

  3.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代教育的恃征是开放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立足于课本,更要走出课本”已是教改大趋势。从近几年高考看,文言阅读材料都来源于课本之外,对灵活性、可读性及迁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大语文教学观”“大阅读教育”就在“拓展、比较、迁移”甲得以贯彻。它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方向、提供方法,让他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

  4.符合启发创造原则。启发创造原则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内驱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中学生尤其如此。而文言文,比起现代文来,多了一层语言隔阂,增加了学习难度,减少了兴趣。因此,在拓展时,既应注意选文与原文的相应性,也应注意选文的趣味性,如选择一些典故、寓言、传说、笑话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830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