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勾践灭吴》的优秀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勾践灭吴》的优秀教案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蒲松龄有副对联——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中“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苦心人”,指的就是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越王勾践(可以让学生答)。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忍辱负重、厉兵秣马,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灭掉吴国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勾践灭吴》。

  板书:勾践灭吴

二、解题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原文没有标题,题目是后人加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但宋襄公并未能称霸,而争霸的大国还有吴、越,于是对“五霸”,其说不一。争霸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齐桓公称霸。(2)晋文公称霸。(3)楚庄王称霸。(4)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越灭吴的故事,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中的著名史实。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典籍很多,民间传闻也很丰富,而尤以《国语》中的《勾践灭吴》写得最为简练、精彩,最富文学意味。统观全篇,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外交辞令巧妙传神,特别是史实所提供的教训,惊心动魄,发人深省。

  公元前494年,吴、越大战于五湖夫椒,越王勾践兵败会稽,濒于亡国。吴国以伍子胥为代表的“灭越派”和以太宰嚭为代表的“存越派”,反映了吴国内部上层的矛盾。在大是大非、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攸关时刻,方能显示出历史人物的卓见、才华和品性。伍子胥深谋远虑,一番兴霸良言,精湛深刻、一针见血,极具预见性。但遗憾的是,沽名钓誉、自矜功伐的吴王夫差,利令智昏,倨傲轻敌,一心北进中原,争当盟主,他怎听得进伍子胥不合己意的言论!至于太宰嚭,鼠目寸光,贪色受贿,十足的误国小人。他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的姑息之论,荒谬迂腐,愚不可及,是“妇人之仁”,又极具迷惑性。他的庇护,对越国是“福音”,对吴国却是“祸水”,事实上他已沦为越国的内奸了,真是“国有佞臣,敌国之福也”!而昏聩的夫差却亲嚭疏伍,近佞远贤(后来竟杀害了伍),非但未乘胜灭越,扩大战果,反放勾践返国,放虎归山,使越国有了韬光养晦、休养生骤、东山再起的良机。吴国的君昏臣佞,为其灭亡埋下了祸根。从公元前494年越国战败濒亡,到公元前473年吴国由盛而衰,以至灭亡,才短短二十余年,其间,吴、越两国的兴衰消长,“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竟如斗转星移,天翻地覆,其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令人慨叹的是,仅隔二百余年(前473年—前206年)后的“楚、汉相争”,“鸿门宴”上又再现了与“吴越相争”惊人相似的一幕:占尽优势的项羽(类似夫差),不听从范曾(类似伍子胥)的忠言,却听信内奸项伯(类似太宰嚭)的盅惑,不以史为鉴,一味沽名钓誉,刚愎自用。他可以残忍地坑杀20万秦降军,也可以焚烧壮丽的阿房宫,但却“不忍”诛杀一个政敌刘邦,这种“匹夫之勇,妇从之仁”致使项羽重蹈了历史的覆辙,犯了同夫差一样的低级错误。历史的教训是多么沉痛啊!

  明人陶望龄以“妙理玮辞”评价《国语》,这“妙理”中即蕴涵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确实有“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之境界。

三、课文研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对照注解,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二)讲读文章第一段

  1。学生齐读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扫清字词

  注意:实词——————栖、退、进、资、行、成

  虚词——————乃、则、夫、虽、之、然

  固定短语——————无乃……乎?

  特殊句式——————何后之有?

  古今异义——————行成

  3。思考:

  ⑴开篇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为何用一“栖”字,而不用“退”“守”“军”等字?

  探究学习:《史记》中称:“犹鸟栖于木以避害也。”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勾践兵败退守会稽山的窘迫、凄惶。

  ⑵勾践事急而求贤,越国大夫种对勾践“求谋臣”所持的观点是什么?文种用了一段精彩的语言阐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道理,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学习:凡事应该早做准备。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⑶本段大意:勾践求贤,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三)讲解文章第二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利用注解,学生自我疏通字词

  3、教师点拨:

  实词——————说、暴露、更、致、誓、帅、蕃、取、免、饩、释、洁、礼

  虚词——————于、以、而

  通假字——————帅、取、免、政、摩厉、

  难句翻译——————

  4、思考:

  ⑴勾践对内对外“请更”,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内: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对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⑵勾践这一系列的“更”,其目的是什么?

  卧薪尝胆,准备复国

  ⑶为复国勾践采取了那些一系列具体措施?

  鼓励生育,减免赋税,广招贤才,休养生息。

  ⑷按说,富民强邦,重点应是发展生产,但文中勾践制订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围绕繁衍人口这个中心,特别是生女孩给予更多的奖赏,这是为什么?

  探究学习:此即《左传》所称的“十年生聚”。需知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时期,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发展生产,首先需要的是劳动力;同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兵员的多寡。勾践要复兴越国,首先重视发展人口,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给予更多的奖赏,不过是为了赢得更多的生育者。同时勾践给予“达士”优厚待遇,礼贤下士,广揽人才,说明他在重视人口数量的同时,更注重人口质量。

  (四)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回顾所学,讲授新课,总结课文

  教学步骤: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1、学生齐读课文,能背诵者背诵

  2、指名回顾重点字词、难句翻译

  3、回顾课文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存国——————勾践求贤,文种定计

  ⑴勾践招贤——————助己谋而退吴者,与之共执越过之政

  ⑵文种进言——————今栖于会稽,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文种自荐

  ⑶勾践纳贤——————执其首而谋,使之行成于吴——————定计求和

  第二部分:复国——————卧薪尝胆,准备复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⑴请更

  对内——————安抚民心:葬———问————养————吊————贺————送————迎————去————补

  对外——————麻痹吴王: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亲为夫差前马。

  ⑵以蕃

  鼓励生育——————壮大兵力

  减免徭役——————壮大民力

  广招贤才——————壮大才力

  休养生息——————壮大国力

  ⑶收获——————民俱有三年之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13863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