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课文认识路边的标志的活动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班集体活动〈〈路边的标志〉〉

  活动名称:认识路边的标志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交通标志的作用大,初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设计一些简单的交通标志,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感受交通标志的作用。

  难点:幼儿自己设计有用的标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马路上观察,并摄下观察过程。

  2、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各种交通标志,并了解所代表的意义。

  3、幼儿操作材料包(上册第31页)纸、笔等。

  设计思路:

  此活动来源与中班上学期主题活动之一《在马路边上》,我们在带领孩子去马路上观察的时候,孩子们都发现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车却这么有序的在马路上行驶。我们又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讨论,原来是马路边上的交通标志起的作用。无形中孩子们对交通标志产生了极的大的兴趣。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去发展。于是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这次活动。为了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本次活动除了教师要以自己的形态情感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主题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教法有:1、情境教学法:以观看录象马路上的`交通标志为主线,极大地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环境的影响,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讨论法:《纲要》中提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用讨论法解决幼儿之间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操作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把幼儿引入到观察交通标志到认识交通标志、粘贴交通标志、设计交通标志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活动课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指导幼儿的学法有:1、用多种感官参与:《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贴一贴、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玩中对标志就发生了兴趣。2、练一练:陈鹤琴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贴交通标志,引导幼儿按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粘贴。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容易出现从众心理,不一定一次就能贴成功,幼儿通过反复实际操作练习,纠正错误,思维就活跃起来,深化了各自的认识。3、说一说:根据《纲要》语言领域中的目标指出:“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我精心营造说话的宽松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既发展了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

  活动过程:

  1、集体观看录象

  (1)组织幼儿集

  体观看《我在马路边》的录象片,帮助幼儿回忆所看到的车、人、标志,并以交通标志为主线。

  (2)提问:为什么马路上的车、人这么有序?(因为他们都遵守交通规则)

  他们是怎么样来遵守交通规则的?(马路上的交通标志)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重要性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教师出示幼儿常见的交通标志并逐一认识)

  (2)启发幼儿还见过的交通标志,自由讨论。

  3、幼儿实践操作

  (1)教师给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包第31页,幼儿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粘贴交通标志。

  (2)教师与幼儿共同相互讨论比较粘贴结果。(简单说明粘贴理由)

  (3)再次让幼儿练习,根据需要添加、设计其他的交通标志。

  4、分享活动

  幼儿把自己设计的标志讲给大家听,教师总评。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例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有关课文认识路边的标志的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1.认识安全标志的教案设计

2.认识时间活动教案

3.认识手的活动教案

4.有关课文《春》教案

5.有关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6.课文《路边的橡树》教学设计

7.观察认识活动教案

8.《认识水稻》活动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5202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