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②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学习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长恨歌》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吊白居易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教师提示: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

二、诗人介绍

  1、学生回忆并介绍作者.

  2、教师提示: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他青少年时代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读书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zh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发起新乐府诗歌运动.

  贞元十八年(802),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诵读训练

  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回眸(móu)粉黛(dài) 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钗擘(bò)马嵬(wéi) 阑干(lán)绰约(chuò)

  2、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诵读.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意,扫情文字障碍.

  教师提示:

  ①重点字词句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椒房阿监青娥老:青春的美好容颜.

  耿耿星河欲曙天:天色微明的样子.

  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雪肤花貌参差是:差不多.

  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

  ②名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学生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3、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

第二课时

五、写作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曾经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是,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机.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创作缘起: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四等,被任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陈鸿也在《长恨歌传》中言及此诗的缘起:“‘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7975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