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民间借贷课件(3)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九、民间借贷案件的举证责任

  1、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首先要由债权人进行举证,证明民间借贷关系真实存在;

  2、被告如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3、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4、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5、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6、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十、虚假诉讼的确定方法及处理

  1、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五)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八)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九)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2、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3、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 民间借贷的利率与利息

  1、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出借人不得主张“借期内”利息。但对借款期限届满后的逾期利息,即“借期外”的利息则可以按照“年利率6%支付利息”的主张;

  2、针对“自然人之间”这个特定对象发生的借贷关系,当对利息约定不明时,法院不支持出借人主张利息;

  3、针对“自然人之间”以外的借贷,即企业之间、企业与自然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出借人主张利息的,法院予以支持。但因为双方对利息约定不明,法院裁判支持出借人利息时,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本人认为理解方面存在的疑惑或难点:

  第一、针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的情形,为何要区分“自然人之间”与“非自然人之间”?作出这种区分,让人感觉“企业利益”高于“自然人利益”。这种规定,似乎与国家法律规定的“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受法律同等保护”不一致;

  第二、对民间借贷利息没有约定的情形,很容易忽略“借期内”与“借期外”的区别。司法实践中裁判不分“借期内”与“借期外”,均不支持出借人的利息请求的判例比较常见,误解了本条司法解释第一款的规定;

  第三、对企业之间或企业与自然人之间利息约定不明的民间借贷纠纷情形,本条司法解释第二款规定由法官结合民间借贷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虽然赋予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每个法官在认知、学识、社会经验与社会经历的区别,本人感觉法官在实践中会不太好把握,往往会出现同一情形,不同法官作出不同判决的状况出现,从而影响法制的统一性;

  第四、对“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的举证责任,本人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证据规则的相关规定,依法应当由出借人承担举证责任。但问题是:当出借人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充分的情形下,法官是否应当支持出借人的利息给付请求还是不支持该请求?如果支持利息给付请求,则忽略了出借人的举证责任;如果不支持利息给付请求,则似乎违反了本解释第二款的该规定。

  4、本金的确定规则。

  (1)如借贷时出借人预先扣除利息的,则以实际借贷的金额确定本金,而不以债权凭证的金额确定本金;

  (2)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的情形,则分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第二、超过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

  第三、按照第一种情形计算的本息总额,受到“最初借款本金+(最初借款本金x年利率24%x整个借期)”的本息之和的限制。即没有超过“最初借款本金+(最初借款本金x年利率24%x整个借期)”的本息之和,则法院予以支持,反之则不予支持。

  5、利息的确定规则“两线三区”。

  (1)约定的年利率在24%(含本数)以内的绝对有效;

  (2)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绝对无效;

  (3)约定的年利率在24%—36%区间的相对有效。如果当事人实际支付的利息超过24%但低于36%,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4)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6、借期利息与逾期利息的规则。

  (1)当事人约定了逾期利率的从其约定,但该约定不得超过年利率24%;

  (2)当事人约定了借期内利率但对逾期利率没有约定的,如果出借人主张逾期利息按借期内利率计算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3)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如果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7、逾期利息、违约金及其他费用并用的限制规则。

  (1)如果借贷合同中既约定了逾期利息、违约金以及其他费用,那么,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其中一项规定;

  (2)如果选择逾期利息、违约金以及其他费用规则并用,则应以年利率24%为限。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8、提前还款的规则。

  (1)当事人之间如果对提前还款没有约定,则借款人可以提前还款;

  (2)借款人提前还款时,可以向贷款人主张按借款的实际使用时间计算利息;

  (3)如果当事人之间约定了不得提前还款,或者约定提前还款时仍然按整个借款期限计算利息的,则遵照合同的约定计算与支付利息。

【民间借贷课件】相关文章:

1.民间借贷合同

2.晏子使楚课件课件内容

3.民间借贷起诉状 如何提起民间借贷诉讼

4.秋游 教学课件 演示课件

5.英语课件ppt课件内容

6.关于无效的民间借贷合同

7.民间借贷的合同模板

8.民间借贷的合同的模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8164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