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传说杂文随笔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传说杂文随笔

传说杂文随笔1

  我们把所有的,

  爱恋与悸动,

  献给了初次,

  爱上的人。

  所有的目光,

  都在向他投降,

  然后,

  有缘无分的悲伤,

  与他,

  暂别青春的盛宴。

  我始终记得,

  那是一场雨天,

  因为失去了他的身影,

  晴天,也成雨天。

  之后在生活里走过一趟,

  所有的感性被慢慢消磨,

  脆弱和泪水,

  也只有在夜晚喑哑诉说。

  在一起,我爱你,

  成了权衡利弊下的定夺。

  爱自己,想独立,

  也只是放逐麻木的借口。

  城堡禁止了烟火,

  微笑变成了折磨,

  爱情,到最后,

  也成了一个传说。

传说杂文随笔2

  关于老汗王的传说我见过也听过好几个版本,但大体相当,查阅史书和满清的正史读物均无记载。小时候常听三奶讲老汗王的故事,什么大青二青啦,什么大黄狗还有乌鸦啦。这些都是老百姓口头传说,满族故事汇编里倒是有这个故事的。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那些无厘头的故事用以欺骗老百姓,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制造與论,以达到“君权神授”,“真命天子”的目地。如陈胜吴广的”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红巾军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等。

  老汗王(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10岁时其母喜塔纳刺氏病故,其父又取后母纳刺氏为妻。这纳刺氏对努尔哈赤一点也不好,非打即骂,逼努尔哈赤上山挖参,采野果子等,什么活都让努尔哈赤干。15岁时被后母赶出了家门,努尔哈赤同弟弟来到了姥爷家里。姥爷叫王杲,这王杲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不服明朝管制,后来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粱杀害。因努尔哈赤年纪还小,人又聪明伶俐,被李成粱留做亲兵。以上这些史书是有记载的,绝不是杜撰。

  话说那位30年不理朝政的明万历皇帝一心想长生不老。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穿龙袍脚踏七星的人从北面进入皇宫来到万历床前说万历睡了他的床,醒来后万历有些纳闷便找大臣们圆梦。大臣们说这可是一个不祥之兆,有人要夺权啊!脚踏七星是脚底下有七个红痦子之人,北面进黄宫就是此人在北方。万历吃吓不小,忙叫辽东总兵李成粱速速查办,李成粱接到此令岂敢怠慢火速安排人查找。

  李成粱有一小妾唤做梨花,见李成粱忙于公务多日才回家,便千娇百媚地侍候李成粱。在给李成粱洗脚时告知说你脚底有三个黑痦子,这李成粱很是得意,说我就是靠这三个痦子才当上了大官的。梨花说这算啥,我家小罕子(即努尔哈赤)脚下有七颗红色似北斗七星的痦子呢!李成粱一听蹦了起来,水盆子也踢翻了,吓了梨花一大跳。李成粱便把皇上交待的事说与了梨花。当时梨花没有做声,第二天变悄悄告诉了小罕子,让小罕子赶紧逃跑。努尔哈赤一听这话也是吓的不轻,赶紧收拾东西偷了李成粱的那匹日跑一千里的大青马,那匹日跑八百里的二青没在,带着大黄狗慌慌张张地向长白山方向跑去。

  第二天李成粱发现努尔哈赤跑了,知道是梨花告的密,就把梨花赤身裸体的吊到院子的大柳树上活活打死了。后来满族人还有一个民俗就是每年的黄米成熟时,就在门前插上柳条枝祭祀佛头妈妈梨花。因梨花是赤身裸体死的所以要夕祭,还要背光。我还记得老辈人常说:“前不栽杨,后不栽柳”。满族人家的门前是要栽柳树的,杨树只能栽在房后。打死梨花后李成粱就派兵去追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骑着大青马跑到东边东边有追兵,跑到西边西边有追兵。努尔哈赤看到满山遍野都是追兵,就藏到一片大草甸子里了。这时的大青马也累死了,努尔哈赤也是跑的太累了,大青马倒了努尔哈赤也跟着晕了过去。追兵一看这大草甸子无边无际,没办法去找就放火烧,只见浓烟滚滚,火光四起。这时一直跟随努尔哈赤的大黄狗,赶紧拽主人的衣袖,可主人还是昏睡不醒。大黄狗急中生智跑到附近的大水泡子沾了一身水就往主人身上和四周的草上淋,一次、二次……,大黄狗就累死了。这时努尔哈赤醒了,一看身边的大黄狗和自己身上全是湿的再看看身边湿漉漉的草丛,还有四周都是烧焦的杂草,知道是大黄狗救了自己。努尔哈赤热泪横流刚要掩埋大黄狗,又听到追兵的喊杀声,努尔哈赤起身就想跑。这时天空中飞来一大群乌鸦都落到了努尔哈赤的身上,努尔哈赤就势趴下了。又有一大群乌鸦飞来把努尔哈赤盖了个严严实实,乌鸦还装作啄食状。远处的追兵一看一群乌鸦在啄食,都以为努尔哈赤死了,回去报告李成粱说大火烧死了努尔哈赤,连骨头都叫乌鸦吃没了。

  努尔哈赤躲过这一劫难后隐姓埋名,苦连武功,广交朋友。直到25岁因舅舅造反,连其父、祖一起被李成粱杀害。努尔哈赤便以十三副遗甲,七大恨起兵,最后夺取了大明江山。

  因为大黄狗和乌鸦救了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满族人一直不吃狗肉。我的.父辈以上是绝不吃狗肉的,到了我们这一辈就往掉了祖先的习俗和教诲什么顾忌也没了。以前我们满族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索罗杆子(就是木杆子),上面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些五谷,是给飞过乌鸦吃的。前些年我到新宾满族自治县的响水河子还能看到有的人家院子里还有索罗杆子呢。我看过一些有关满族的书籍,都没有黄狗和乌鸦救主一说。如郑天庭的《探微集》,蔡东潘的《清史演义》,沈阳满联编撰的《满族家谱》。满学专家闫崇年,还有纪连海讲的,写的我也看了一些。其实满族人不吃狗肉是因为满族先祖的生活是以农耕渔猎为主,狗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满族人是出于对狗的感激形成了不吃狗肉的习俗。后人就和民间传说搭上界了,就演化成了黄狗救主。

传说杂文随笔3

  “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是觉得神奇,心中也越是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虽说这句话是康德的一种哲学思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性和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充满巨大的吸引力。

  恰逢今年高考的全国三卷,选择了刘慈欣的《微纪元》(节选)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此之上,也向各位考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科学是被现代的人们所信奉的准则,如今人类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因此,作为人类社会最坚定的一块基石,科学往往也能引起人类丰富的幻想。正如同20世纪所设想的人工智能,亦或者是Virtual Reality和Augmented Reality,甚至是是赛博朋克,都体现出了人类对科技的幻想。

  然而,在这条道路上,人类依旧在摸石过河,在磕磕碰碰中寻求世界的真理。正如同量子论的提出对传统物理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样,科学是踏着一条荆棘之路逐渐发展到今天的。科学在前进的道路上,容不得千分之一的误差。但是科幻是可以的,相比起严肃而谨慎的科学,科幻便显得“不负责任”了许多。

  科幻处于科学与文学之间,既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具有深刻内涵的特点。

  我想,如果人们喜欢科幻,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够让人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认识人类。

  很惭愧的是,直到今天我才把《星际穿越》看完。就像《降临》一样,这部科幻电影同老派的科幻电影有些许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起《E.T》、《第九区》这种很硬核(个人观点)的科幻,《星际穿越》、《降临》更具有文艺气息一些。比起展示纯粹的幻想,后者似乎更倾向于以科学现实为一个基础,以在这个层面上展开有关于人性、伦理、道德、知识等等层面上的探讨为主。而这也是我认为,科幻作品所应该起到的作用之一。

  如果把人类给放在整个宇宙中,那么国界、人种、性别的界限都会被无限地缩小。在宇宙这个尺度范围之下,人类是作为一个种族而存在的。就像是星际里的人族,人类只有团结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个体,才能在黑暗的宇宙中生存并斗争下去。因此,在阅读科幻作品的时候,很难感受到人与人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在科幻作品中人物的个性之下,作为观者的我们所感受到的,往往是人类这一族群的高尚与恶劣。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仅会站在人类的角度上来认识人类,有时还会站在更高的维度上来认识人类。

  然而科幻作品,很多时候都会抱有一种“末日心态”。这也不能否认,在人类清楚地意识到地球的资源之匮乏之后,这种担忧便不可阻挡地表现了出来——人类如何生存?是移民,改造,侵略,还是进化?科幻在这一基础上似乎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许多的科幻作品,都若有若无地为人类指明了一条可能的道路。就好像人工智能被提出并成功运用于现在的生活,科幻作品中的许多新奇的概念,往往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变为现实。由此看来,不管是《星际穿越》中人类成功地跃迁到第五维,还是《降临》中高维度文字的使用,这种幻想,也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

  如果有一天,地球即将毁灭,我们是应该逃离,还是选择改变?

  太阳系很大,但银河系更大;银河系很大,但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星系和星系群。在我们的宇宙之外,甚至还会存在另一个宇宙。光年的尺度已经是如此遥远,以至于我们在夏日的夜晚所看到的某颗星星,在几百万光年以外早已毁灭。以至于我们打开收音机,也能听到宇宙初诞时的噪音。

  在我看来,科学家一直都是一个很浪漫的职业。他们工作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他们的眼光,早已放在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后。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工作,是为了人类。

  科学本就是一种幻想。把飞机放在汉朝,便是神话;把重工业机器放在古希腊,便是传说。从阿基米德开始,从艾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世界的神话便向人类逐渐揭开了它的面纱。幻想不再是幻想,宇宙的真理逐渐被阐明。正如同叙事诗中所描述的一般,现在人类所致力的事业,说不定正是几万年以后一个伟大传说的开端。

【传说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周庄的传说杂文随笔

2.一个伟大传说的开端的杂文随笔

3.一个美丽的传说的杂文随笔

4.杂文随笔

5.让的杂文随笔

6.随笔日记杂文随笔

7.随笔起跑线的杂文随笔

8.随笔写的日记杂文随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31368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