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九年级的诗歌复习课件(2)

诗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 指导如何品味思想感情:

  1、品味思想内涵不是像我们讲义上填表这么简单。(PPT9)常见的提问方式: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某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怎么理解这句话?

  解答这类题的套路是:(PPT10)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

  例如:(PPT)(1)《相见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词人的登楼所见,抒发了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和离乡去国的悲伤痛苦。)

  (2)《浣溪沙》中“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通过描写夕阳西下的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暗含着但愿美好往昔能够重现的微妙情怀)

  (3)怎么理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人的寿命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建功立业。

  2、看来这些问题是难不倒大家的。因为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同学们已经镌刻在脑海里了。但是最近两年扬州的中考题都是课内外比较阅读,而且大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遇到没学过的诗歌怎么办?第一,别慌,坚信一点,别人也不知道;第二,快速地从题干、题目、诗句和注释中寻找有用信息。

  我们都熟悉朱熹的名句(PPT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的内涵是什么?

  --是说人要获得丰富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去读书学习,汲取新鲜的知识。因为诗歌的题目是《观书有感》(PPT11)。

  师:很好!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解读诗歌就不能不重视诗歌的题目(板书“看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主旨的指向。《白雪歌送……》一看便知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不过本诗送别却不悲伤,因为岑参生活在大唐盛世,他也是来接替武判官做官的。如《天净沙秋思》秋天的思念《乡愁》那就是表达思乡的愁思。

  但有些题目不具备指向性,如《相见欢》《浣溪沙》只是词牌的名字,与诗的内容无关,我们就得深入诗歌本身,抓住特殊的意象来分析情感(板书:析意象)。如《相见欢》上阙,我们可以抓哪些意象?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人比黄花瘦”的柔弱才女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给人的感觉就是寂寞凄苦。)

  --“深院”体现孤寂身世。

  --“残月”表达人事缺憾。

  --“清秋”渲染清冷气氛。

  除了梧桐,杨柳也是很多情的意象。很多送别诗、边塞诗都会写到,如

  --李白有“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边关将士见不到春风杨柳的景致,只能吹奏《折杨柳》曲,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王之涣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最婉约莫过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

  寄托思念的哀怨的还有什么事物?

  --明月如李白“举头望明月……”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些月下的游子抒发的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乡愁,还是苏轼旷达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可见明月也是怀人的意象。古人常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感,读懂常见意象的内涵,懂得传统的审美习惯,便于我们快速地明确诗歌意象的内涵。

  (3)(PPT12)请看古人常见的意象含义。

  常见意象含义举例(PPT15)

  杨柳 离情别恨

  梧桐 寂寞惆怅,凄凉悲伤

  牡丹 富贵、美好

  菊花 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梅花 高洁不屈,纯净洁白

  松柏 高洁、坚贞,有生命力

  ……

  但有时同一意象的旨趣会相去甚远,例如,同咏梅花,陆游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就截然不同(PPT16两首咏梅诗),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同。

  生:因为时代不同。

  师: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南宋时期,动荡不安,中原沦陷,生灵涂炭;爱国诗人,悲从心生,山河破碎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但最终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故其笔下的梅花充满了“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的凄苦与无奈。

  师:毛泽东首先是一位革命家,他胸怀宽广,豪放大气。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际反华势力,他认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因此他笔下的梅花充满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自信和乐观。

  师:由此看来,分析意象要知人论世,联系创作背景。这里的背景既包括诗人的个人境遇性格背景,也包括社会时代背景。(板书:联背景)

  假如你对这个作者的写作背景无从知晓,如何读懂诗的内涵?

  (PPT17)望驿台(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你能从诗中读到作者的感情吗?大胆地猜猜看。

  --思念之情。诗中最后一句“居人思客客思家”

  非常聪明。当时诗人的朋友和夫人分居两地。妻子住在长安静安里,见柳丝柔长而思念外出打工的丈夫;丈夫住在望驿台,见飞花遍地,便遥想妻子独守空闺。此诗的“思”就是夫妻之间的两地相思、一种闲愁。

  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哪个字最关键?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关键(板书:抓关键),这里的关键包括关键词和关键意象。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所以,今人出题时也常常玩味经典的语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hige/4139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