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3)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推荐一本好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口语交际训练。这篇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的书中,把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及课外阅读的习惯。

  2、训练要求:

  ①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②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

  ④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3、训练重点:

  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 说教法

  把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会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自我表演法”来教这口语训练,为什么要采用这两种方法呢?因为本交际课主要是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应变能力,孩子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用思维记忆整理后通过口头复述的形式介绍给同学。因此,我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并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以及感悟书中人物高尚的品格和优美的语言及内容,将这种情感融入于口头表达及语言交流中,真正体现了有效学习的特点。

  三、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很活跃,且有一定的理解力,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概括知识的理解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浓,能否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表演、爱表演是学生发挥创造口头交际的关键。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掌握情况。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表演中来,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积极倡导小组合作贯穿于课堂,鼓励学生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训练目标与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孩子们爱看的画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把你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好吗?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训练要求。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3、重点指导介绍书本时讲清楚是内容好、还是语言优美或是两者都好,也可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4、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干。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读好书能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及语言积累得以发展。使学生切实明白到读一切好书等于与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的道理。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片主体课文《翠鸟》。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

 一、文本解读:

  《翠鸟》一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它毛色鲜艳、叫声清脆、动作敏捷,令孩子们十分喜爱,以至于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这个念头,把翠鸟当作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文本文采飞扬,写法特点鲜明,是培养学生语感、指导学生写作的好范文。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可以预见对学习本文将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活泼好动,精神不易集中,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困难,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读课文上,在读通读好课文后,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而体会写法则是学习上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本文时我将摒弃生硬的讲授写作特点的做法,采用朗读感悟、角色体会的方法,以读促学,以读代讲,在熟读、品读中体会翠鸟的可爱、写法的精妙,文字的优美,并培养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感情。

五、教学目标:

  1、自学11个生字,能自主选择重点或难学字与同学交流。

  2、读通读透课文,感受翠鸟美、文字美,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3、品读研讨,领会本文写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赏图激趣,引出课题,探究“翠”之所在。

  教学伊始,展示一组翠鸟的图片,那斑斓的色彩,那俏丽的体态,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这一“翠”字做探究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弄懂这个字的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通过看图弄懂的,也可能是通过读课文弄懂的,或者是通过问别人弄懂的,无论作何回答,我都会加以肯定,让学生懂得这些就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好办法。

  (二)、熟读文本,感受鸟美、文美。

  1、录音范读:

  本班学生朗读水平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有困难,故我决定利用录音范读,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同时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并让学生先从听觉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对自读课文这个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可行的,教师起的是帮导的作用。

  3、细读课文,感悟鸟美、文美。

  自学生字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读上两三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并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心智在灵动的文字与美丽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支持自己意见的依据,并引入到相应的段落或句子,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环节,我准备了可灵活切换的课件,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鸟之美、文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三)、竞读、展示读。

  我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四)、角色体会,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学生扮演翠鸟,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对翠鸟们进行采访。我设计了下面的采访问题:

  (1)、翠鸟们,你们长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绍啊?

  (2)、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3)、你们还想向我介绍些什么呢?

  (4)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改述课文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说说课本中没讲到的,自己懂得的有关翠鸟的知识,让学生感受课外学习与积累带来的好处。

  第四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地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五)、换位研讨,领会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十分鲜明,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采取与学生换位的办法,把学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设计了这样的请求:我要写一篇介绍鹦鹉的文章投到报社发表,我的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生动吸引人呢?请大家一翠鸟为例帮帮我好吗?

  (六)、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袤的课外领域。设计下面的作业。

  网上及我们学校图书馆里有不少介绍翠鸟和其它动物的文章或书籍,你们可以去看看,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翠鸟》以课教学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2840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