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环绕(rǎo) 悠闲(yiōu) B.锐不可当(ruǐ) 舀水(yǎo)

  C.横渡(hènɡ) 溃退(kuì) D.鞠躬(jū) 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一)。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6题。(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语文试题《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一)》。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分)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3题。(21分)

  歌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28070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