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新学期传来消息: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一文。“去鲁”虽是近年新编教材的旧话题,依然引人关注。综合各方“去鲁”的理由有两点:国内中学教材长期“一家独大”的鲁迅文章,是阅读贫乏时代的选择,现压缩鲁迅篇目是为了及时追踪新人新作;鲁迅文章对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刻,甚至过于沉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以更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时新文章替换,就是为更“接地气”,更“大众化”。

  为迎合学生而“从浅避深”,为标榜求新而“以新去旧”,是语文教材“新编”的准则吗?语文教材范文要编选经典文学作品。编选的基本准则,用梁朝文学家萧统的话说,“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即入选文章思想性、文学性兼备:《风筝》用一个亲情的故事,揭示了深于亲情的人生哲理:关爱必须从理解开始,因为生命的历程不会在时间中重复:姑且不论文章的思想性,单就语言艺术而言,《风筝》文字自然贴切而道劲醇厚,并非艰涩到不可为初中生所接受,北大教授曹文轩说:“我们那个时候能读懂,现在的孩子就读不懂了?难道大家的阅读能力退化了?”质问值得思考。

  当下阅读调查显示,四大名著读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当前阅读之倾向,从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单即可看出。和“去鲁”一样,大家纷纷扛出了“大众化”的大旗,似乎大众化就是选择自由,大众化和读经典就“势不两立”了。这种大众化的误解一再发生,以致我们拱手让出了文化传承和文化提升的机会。大众化是多元文化的并存,娱乐和求知并重,文化产品追求大众化,并不意味着俯就和迁就,而是在形式上“明白晓畅”,在内容上“表达主流价值”,满足大众的需要并能提升大众的修养。文化市场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供贷方,更是精神修养的培育场,这两个功能不是对立的,是可以并且有必要和谐共存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5038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