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现代循环农业的兴起与反思论文(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现代循环农业的兴起和反思

  现代循环农业是建立在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在当前农业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加大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利用的目标。从2004年开始,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发展循环农业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资源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与产业链整合、农村社区净化等方面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以带动循环农业经济的广泛应用。鼓励农民使用沼气处理废弃物,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以产业化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以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改良土壤、改善环境卫生,塑造环境友好型社会,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有机循环农业得到大力发展。根据循环农业发展动力的不同,可以对2种循环形式进行区分。一种形式是农民自发形成的循环农业模式。这种循环农业主要是农民自身意识到农业污染和农产品安全对其生活的危害,而主动采取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如很多农民担心大棚蔬菜种植中的农药问题,于是就在自家院落或者田地中使用有机肥种植蔬菜供自己食用。随着有机理念的兴起,一些种植大户在自己的果园、菜地里也开始施用粪肥,一些蔬菜专业户甚至把“有机”作为品牌。有机肥的来源主要是农户从规模养殖场买来的,在小浮坨村,大棚种植户要从养殖场购买鸡粪,每车大约要花费200元左右,每亩地每年至少需要2车有机肥。

  与传统循环农业相比,这种有机肥的使用方式并没有形成“有机肥—农作物—有机肥”的内部封闭式循环系统,而是借助外部资源形成的开放式循环,这种循环模式并不能实现资源之间的互补利用,而且存在潜在风险。第二种循环模式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组织实施的,如农村、城镇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有机肥和中水,但由于垃圾成份的复杂性,使得再次利用存在很大问题。这种循环模式具有极强的人工性,依赖污水处理、垃圾分离与处理等技术,注重高科技要素的投入,但却忽视了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农业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施了“三起来”工程,其中一项就是“循环起来”,包括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水粪便治理等。“循环起来”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但是在垃圾回收和有机循环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垃圾回收的本意是对分离的有机垃圾进行二次利用,但因为农村消费的城市化倾向使得农村生活垃圾具有与城市同样复杂的特点,农民很难严格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区分处理。农户很容易将电池、药瓶、灯管、电子元件等有毒有害垃圾投放到可利用垃圾桶中,这样在二次利用中就会对农田、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污水处理系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传统农户的生活污水成分是可知可控的,新农村污水的统一收集处理,其成分变得难以控制,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生活污水被循环利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对农业安全构成了危害。

  因此,现代循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用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高新科学技术,更要借鉴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循环模式及其所蕴含的综合利用理念。具体说,在发展现代循环农业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2个理念。

  第一,要树立综合利用的理念。传统农业虽然也把粮食的高产和优质作为重要目标,但粮食不是农业生产的唯一目的。传统农业的产量概念和当今人们理解的产量也不尽相同,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把满足自身包括温饱在内的各种需要当作目标。因此,粮食作物的产量,不仅仅是粮食本身,而在于所有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各部分的总和。如要考虑人吃的、烧的、用的、住的,同时,还考虑家禽家畜的饲料、肥料等。这种生产观能使每一种生物都得到尊重和利用,这是传统农业保持能量循环、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的根源。为了种植多种农作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有意识地采取了多样化的生产方法和方式,这些多样化的生产措施不仅满足了农民自身消费的需求,而且对土地生产力的维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认为,现代循环农业要在借鉴传统循环农业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综合利用和发展的理念与策略,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与农村发展方式,其核心是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产生活无害化为基本特征,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二,要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当今社会经过了“物本”时代,进入了“人本”时代,但是由于忽视环境和生态,财富增长了,生态却破坏了;个人的眼前利益满足了,但人类长远利益受到损害。因此,生态的理念应该成为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建设新农村时,把安全的生态循环放在首位,在改变村民生活方式过程中,不是简单把城市生活方式作为目标移植到乡村,而是根据循环农业的特点,建立区别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循环途径。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农业生产形态、农业组织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使之符合循环农业发展规律的要求。这是农业科学、生态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共同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现代循环农业的兴起与反思论文】相关文章:

1.畜沼果循环农业研究论文

2.生物血液循环案例及反思的论文

3.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4.《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5.双课循环教学反思

6.关于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7.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8.对于《循环小数》的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85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