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牛”语汇历时差异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键字】《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语汇;古今对比

  论文关键词:中国人素来具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牛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动物种类,在大量的图画以及神话传说中,牛表现为兼有牛性、人性和神性的特殊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中,牛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对于农耕社会具有巨大的意义。但进入当代社会,牛的作用显著下降,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语汇角度分析“牛”语汇的古今差异

  一、牛在中国古代的作用

  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在中国长期的农业耕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牛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汉代初期以牛替车。再次,通过长期的试验和总结,人们发现,牛具有很强的药理功能。此外,牛作为一种图腾,先民们对牛的崇拜表现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壁画岩画中。在古代具有重大意义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不同种类大小及颜色的牛,反映了中国古代礼制上的细小规定。

  正是基于以上在农耕、交通、医药、精神崇拜和礼制五个方面的作用,古人在造字时创造了大量有关“牛”的词汇以满足和区别各领域牛的不同使用,故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存在丰富的“牛”的词汇。

  二、牛在古代和当代语汇中的差异表现

  为考察牛在古代和当代语汇中的差异,笔者选择《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所收录的表示牛的字词短语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它们存在如下差异:

  (一)词汇数量的减少

  在《康熙字典》中收录的单字词表示不同特征的牛的词就多达65个,代表的意义有指称不同的产区、不同的年岁、不同的身体特征等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单字词并且在生活中常用的仅剩下“牛”这个统称;表示不同特征的牛的单字词减少,且大多继承古代汉语,但使用频率较低。表示不同特征的牛的词主要为双字词,语法结构为定中形式“形容词+牛”,如黄牛、水牛、野牛等等。

  (二)概念意义的变化

  1、表示相同概念意义的词汇减少

  (1)牛的岁数

  如:牭【说文】四岁牛

  犕【玉篇】牛八岁、六岁

  犙【集韵】牛三岁也

  特指不同年龄阶段的“牛”的词汇共有六字。古代汉语中,表示细分牛的年龄的词汇多停留在牛的生长期(即0至4岁),并且对应具体的岁数。牛在成长至壮年以后可一直用于农耕、交通运输等方面使用,故古代的人们对于牛生长期细致关注。在现在汉语词汇中,表示区分牛岁数的词有小牛、牛犊、老牛几个词,“小”和“老”是相对而言的范畴,不确指具体的年岁,泛指一个年龄段。

  (2)牛的产地

  如:牦【正字通】出甘肃临洮即西南徼外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豚

  犤【尔雅】呼果下牛,出广州高凉县

  犩【尔雅】如牛而大,肉重数斤,出蜀中

  犪【广韵】出岷山【尔雅】今蜀中有大牛,重数千斤

  特指不同产地的“牛”的词汇共有十字。古代汉语中,牛的类型按地区划分非常的细化,常以地区、县、山为划分依据。现在依旧使用相对频繁的为“犀”,因其体型特异且产于西域,所以“犀”得以保留,与中原地区的牛加以明显区分。

  在当代汉语词汇中,常常出现的词汇为“水牛”。水牛喜欢浸在水中,一般泛指江南地区水稻种植中使用的耕牛,因其特性而得名。

  (3)牛的外在特征

  1)通体颜色

  如:

  牷【说文】牛纯色

  牻白黑杂毛牛

  犅【玉篇】特牛赤色也

  犖【广韵】驳,牛杂色

  犥【集韻】滂保切。牛白蒼色。

  犥【说文】牛黄白色

  犠【疏】天子祭牲必用纯色

  2)部件颜色

  如:

  牰【玉篇】牛眼黑

  犈【疏】牛之黑脚者,名曰犈

  犉【尔雅释畜】黑唇,牛七尺

  犚【尔雅释畜】黑耳

  犡【玉篇】牛白脊也

  表此类的古汉字共有二十六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牛的颜色以及条纹的词汇比较多,分为牛的通体颜色和局部特别颜色,并且主要颜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局部颜色主要为眼部、脊背、蹄尾等部位,可见古代的人们对牛有详细的观察,造字的时候也有偏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常见的词汇中有黄牛和黑牛,“白牛”这个词汇已经淡出使用。

  2、相同的语汇表达不同的概念意义

  如:表示牛的雌雄

  牯【玉篇】牝牛(母牛)

  特【玉篇】牡牛(公牛牛)

  犃【玉篇】雄也,短头牛

  (牜重)【篇海】牛有孕

  犅【玉篇】特牛赤色也

  牸【廣雅】牸,雌也。

  表此类的古汉字共有八字。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用公牛和母牛,或者雄雌来区别。在古代汉语中多用“特”“牝”“牡”,其中“特”“牡”的词义已经出现了古今异化,义项的转移。

  《现代汉语词典》中“特”解释为:1特殊、超出一般的`,如奇特、特权等2【副】特别3【副】特地4指特务,如匪特、防特。“牡”解释为:“雄性的(与牝相对)”,

  “特”的解释中不再包含“公、雄性”,“牡”依旧保留了“雄性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牡”最常用的词语为“牡丹”,花名的一种。

  “特”和“牡”两个字的“本义”逐渐淡出使用。通过比较还可得知,在表示牛的雌雄的单词中以“雄性”占大多数,这源于公牛的力量更大,更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汉语中用(牜重)单字指称怀有身孕的母牛,但在查找现代汉语词典时却无法找到与此义项匹配的词汇,在当代词汇此义项消亡。

  3、语汇更新、概念意义发生变化

  (1)牛的用途变化造成词汇的更新

  在牛耕社会,牛的主要使用为农耕、运输方面。

  如:牥【玉篇】良牛名,日行二百里——这个词汇表示的就是牛在运输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86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