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在教学策略、工作动机、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师教育措施:加强对新手型教师成长的干预;充分认识熟手阶段的敏感性和关键性;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优势。

  论文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完善职业规范和价值观,逐渐胜任教师专业角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终生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焦点之一是探讨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不同的特点,其目的在于探索教师成长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面对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同时为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1.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于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西方学者提出的发展阶段论主要包括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包括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四个阶段),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包括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和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和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八个阶段),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包括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五个阶段)。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开展了一些研究。例如,邵宝祥等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适应阶段(从教1—2年)、成长阶段(从教3—8年)、称职阶段(35岁以后高原阶段)、成熟阶段。这些教师发展阶段论大都反映、描述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情形,突出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不同专业表现水平、需求、心态、信念等;但是尚未对理想的教师发展进程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教师很难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教育行政机关也难以给予恰当的帮助与指导。

  而对新手——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研究者们认为,教师的成长过程即是一个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间的差别,界定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因素,明确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规律,从而尽可能缩短新手型教师的成长周期,使之尽快成为专家型教师。国外学者对新手一专家型教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这些研究认为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教学监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连榕认为:专家——新手型教师这种概括对理解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是有益的,但对认识教师的成长规律还是不够充分;并不是所有的新手型教师最终都能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间必然存在着过渡的中间阶段,即熟手教师阶段。在此基础上,连榕提出了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综合考虑教龄、职称和业绩的情况下,把教龄15年以上且具有特级教师资格或高级职称的教师定为专家型教师,教龄在0—5年之间、职称三级(包括三级)以下的青年教师定为新手型教师,介于新手与专家之间、教龄6—14年、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定为熟手型教师。采用新手——一熟手——专家型教师的教师发展阶段模式作为研究视角,可以更好地聚焦于新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过程所必经的关键阶段——熟手阶段,以此获得更多的关于熟手阶段的了解,为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教师提供参考。

  本文将结合已有的关于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分析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在教学策略、工作动机、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探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2.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2.1新手型教师特征

  2.1.1教学策略。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上以课前准备为中心。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前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备课,因而他们对课前的准备极为重视。但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只能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导人新课、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处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进行课后评价时,新手教师多以自己为中心,关心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由于熟悉课堂和学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他们尚未真正地进行课后反思。

  2.1.2工作动机。新手型教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处于关注自我生存阶段,工作动机在成就目标上是以成绩目标为主。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训练,难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关心学生。他们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能否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关注外界对其教学状况的评价。解决生存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

  2.1.3职业承诺。新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探索}生阶段,职业承诺低。由于正处于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适应阶段,他们在教学技能上还不成熟,在课堂的控制上缺乏经验,在教学程序上比较刻板,所以新手型教师经常感到应付不暇。在教学和工作中容易遭遇挫折,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成就感较低。他们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意义和责任认识还不深刻,对教师职业的感情常常摇摆不定。因此,新手教师的职业承诺仍处于一种选择性的阶段和状态,职业承诺不稳定。

  2.1.4职业倦怠。新手在教学和工作中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出现精神疲惫的状态。他们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职业倦怠感较强。

2.2熟手型教师特征

  2.2.1教学策略。熟手型教师课中教学策略水平较高。熟手型教师已经熟练掌握常规的教学操作程序,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并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和行为适当地做出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显得流畅、熟练。由于熟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已经比较熟悉,课前的计划与准备已经熟练化和定型化,容易导致课前策略刻板僵化,因此常常表现出对课前策略的重视不足。在进行课后评价时,他l’il~Ig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学的内在价值上,主要以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作为评价标准。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注不够,因此熟手型教师还不善于进行课后反思。

  2.2.2工作动机。熟手型教师的成就目标已从新手的以成绩目标为主转化为以任务目标为主。他们关注教学本身的价值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比新手更加深入;注重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是,熟手型教师内部动机的自发性欠缺,教师的角色信念尚未牢固。

  2.2.3职业承诺。熟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高原阶段,职业承诺较低。熟手型教师在这个阶段分化加剧。经过了5—6年的教学生活,熟手型教师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单调重复、封闭繁杂、负荷重而报酬低等特点,职业自我满足感开始下降。一部分熟手转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失败,只能很无奈地接受现实,得过且过。

  2.2.4职业倦怠。熟手处于职业的高原期,容易产生烦闷、抑郁、无助、疲倦、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熟手是心理问题较多的一个群体。家庭的负担、超负荷的工作量、严格的考核、工作的重复性和知识能力的停滞不前等因素都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6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